上海“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大爆发1650万人次创造200亿新纪录!
在2025年“五一”假期,上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元的文旅生态,吸引了1650.06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消费总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0%。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申城在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也展现了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与创新能力。
“五一”假期历来是旅游市场的高峰期,而今年的表现尤为突出。1650万人次的游客量,相比去年增长了1.61%,显示出人们对出行的热情不减。同时,宾旅馆客房出租率达73%,较去年同期提升6.5个百分点,说明酒店行业在假期中也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这一现象的背后,离不开上海多维创新的供给侧结构与丰富的旅游产品。夜游经济的崛起、演艺活动的火热以及精准的市场服务,都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夜游经济作为“夜经济”的主力军,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在假日期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大闹天宫》主题烟花秀和金山城市沙滩国际音乐烟花秀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尤其是金山沙滩的烟花秀更是登上了抖音同城热点TOP5,带动了滨海地区酒店的入住率飙升至87%。
演艺经济同样表现亮眼,660场营业性演出吸引了74万人次观演,票房收入同比增长59.41%。米哈游的“星铁LIVE”演唱会更是以三天吸引3万粉丝来沪,人均消费超3000元,展现了演艺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乐游上海”消费券的第三轮核销取得了显著成效,单日核销金额突破150万元。松江区的监测饭店客房出租率达72.63%,广富林宰相府酒店则实现了连续满房。
针对不同客群的需求,上海文旅市场推出了定制化产品。银发旅游的持续扩容,长宁区的“银发旅游专列”与豫园银发游园会等项目,为老年游客提供了无障碍设施与特色线路,彰显了对老年游客的关注与关怀。
除了城市旅游,乡村古镇也在假期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吸引力。廊下郊野公园的牡丹节和朱家角古镇的非遗咖啡周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推动了近郊旅游的热度。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选择,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
上海的文旅融合不仅体现在多样的活动上,更在于全域场景的打造与文化体验的升级。东方明珠新增的华为体验空间、武康路的非遗市集、愚园路的快闪活动等,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文博场馆的展览,如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探秘、浦东美术馆的陈逸飞回顾展,更是成为了游客打卡的新热点。
从黄浦江畔的璀璨灯火到古镇郊野的烟火气息,上海在这个“五一”假日中,以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展现了消费升级与城市魅力的双重答卷。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上海的文旅市场将继续保持活力与创新,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未来的旅游市场将如何进一步融合科技与文化,带给游客更丰富的体验?上海的文旅发展又将如何继续引领全国的潮流?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申城能继续书写新的传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