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清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记者调查:浙江温岭一工业园区涉嫌非法用地

admin9个月前 (09-28)德清产业信息38

  中新网温岭1月11日电(见习记者古其铮)浙江温岭一座正在规划修建的工业园区,因为土地问题而与农民纠纷不断,农民对工业园区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本网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2004年,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规划建一座工业园区。如今,工业园区内已厂房林立,但从一开始,对工业园区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当地农民与镇政府的矛盾延续至今。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下呈工业园区边的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工业园区的面积是47.7公顷(合715.5亩)。但实际上现在征用的土地大概在300亩左右,其中有些是与村民签了协议的,有些是没签协议但被政府强行用黄沙填掉抛荒在那里。

  记者曾到温岭市坞根镇政府了解情况,坞根镇副镇长吕宝定告诉记者,当初下呈工业园区规划的面积为47.7公顷,是分期分批审批的。当记者问其现在下呈工业园区目前共征用了多少土地时,吕当场也回答不出来。

  后在坞根镇政府办公室,吕向记者展示了自2004年起与坞根镇下呈村集体签订的三份征地协议,面积分别为144亩、38亩、48亩。在通过当场计算的情况下,吕告诉记者,现在共征用了土地为230亩左右。

  但在吕向记者展示的所有文件中,包括规划文件、征地协议和其他文件中,记者并没有看到一期和二期的字样。

  根据土地管理法四十五条规定,征收基本农田35公顷以上的耕地需报国务院批准。

  那征地协议上的土地到底有没有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审批,记者于次日来到温岭市温桥国土资源所。温岭市温桥国土资源所所长毛警辉向记者介绍说,坞根镇工业园区实际审批的土地为11.314公顷,合169.71亩。

  毛警辉介绍说,通过审批的169.71亩并不是一起审批下来的,而是通过十几个项目分别审批下来的。但记者从坞根镇政府掌握的情况是,目前坞根镇工业园区已实际使用土地为230亩左右,这中间的差额又是怎么回事?

  毛警辉解释说,目前坞根镇工业园区确实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他们正在处理此事,据毛警辉介绍,从现有掌握的情况看,坞根镇工业园区非法用地达65亩,其中坞根镇政府非法用地9.68亩,下呈村集体非法用地10.2亩,工业园区内各企业共非法征地45亩左右。

  当记者把在国土资源所掌握的情况告诉村民时,村民议论纷纷。因为同样是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内,村民程根法试图把自己的房屋加层,却遭到镇政府的阻挠。坞根镇镇长以及书记亲自带队,曾二度将程根法加的房屋强制拆掉。

  村民对此有着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镇政府放着65亩的土地不加管理,甚至还知法犯法,非法征用了近10亩土地?而却对一村民的屋顶巴掌大的面积“照顾有加”,二度兴师动众来拆房,甚至连程根法修理漏水的屋顶也要来“询问”一番?

  有法学人士认为:这是老百姓民生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博弈,而目前政府的天平倾向于后者。

  未批先建65亩土地,超过审批下来169.71亩的1/3,其中各企业非法征用土地达45亩,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敢如此作为,其中是否有着镇政府的默许?

  记者随机采访了工业园区内部分企业,多数企业主对记者的采访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均不愿谈及此事。温岭市铭洋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宗林在听完记者来意后,匆匆将电话挂断。

  工业园区内一企业主告诉记者,当初,镇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对企业的承诺是水电、道路等设施都到位,但实际审批下来的指标并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政府要求企业多出一部分钱,大概在2万左右,用于厂房的道路建设,但对于这笔钱是处罚还是用于其他用途,他没有具体说明。

  而记者从温岭市温桥国土资源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处罚意见已上呈到温岭市国土资源局,现在等待温岭市国土资源局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局的处理结果。

  未审批的土地已被非法征用,如今已厂房林立,土地上建造着厂房、围墙等建筑。而因工业园区衍生出来的问题并不止这些,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没有签订征地协议但土地已被征用的农户达10余家。

  更为突出的是,按照镇政府的说法,在镇政府的规划之中,还有二期规划。而记者了解到,在所谓的二期规划中,竟然含有部分国家严格禁止的“农保田”。

  温岭市温桥国土资源所所长毛警辉对此不置可否,但他告诉记者,含有“农保田”的土地肯定审批不下来。但现在部分农保田已被黄沙填掉,抛荒于工业园区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3)丨浙江杭州西湖区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3)丨浙江杭州西湖区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案例。2021年10月14日下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这些案...

余杭31个园区启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

余杭31个园区启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

  浙江省报讯(记者徐赣鹰)记者近日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余杭区31个工业园区将全面进行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进一步精简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的审批环节,以此加快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加快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委区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余杭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   今年,余杭区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和主导作用,探索创新“3...

创新规划破解工业园区土地瓶颈——以浙江安吉为例

创新规划破解工业园区土地瓶颈——以浙江安吉为例

  我国工业园区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为了从规划方面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安吉县工业园区为例.在规划编制中通过对容积率,绿地率,道路用地,公建配套等土地的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其达到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园区品质的目的.   你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成功后本次下载的费用将由您所在的图书馆支付   您可以直接购买此文献,1~5分...

昔日“睡城”正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症

昔日“睡城”正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症

  与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三河,曾以睡城而闻名:这里高楼林立,数十万北漂在此买房安家,房地产业一度异常繁荣。   与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三河,曾以“睡城”而闻名:这里高楼林立,数十万“北漂”在此买房安家,房地产业一度异常繁荣。蕞火爆时,三河市房地产业投资占比约47%、税收占比近60%。   受规划限制,包括三河在内的廊坊市北三县,一度建设用地紧缺...

沪市上市公司公告(9月23日)

沪市上市公司公告(9月23日)

  沪农商行601825)9月22日晚间公告,公司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公司蕞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8.90元/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沪农商行将在10月13日前制定稳定股价方案并由董事会公告。   百利电气600468)发布公告,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累计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人民币929.55万元。...

浙江丽水工业园区

浙江丽水工业园区

  浙江丽水工业园区的前身为1999年规划兴建的南山工业小区,2000年撤市设区,原丽水经济开发区上收市政府直辖后,莲都区于2001年3月成立了莲都工业区管委会,专门负责莲都工业区(南山园)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于2004年11月被授予浙江省首家“山海协作工程”示范区称号,06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的蕞后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并更名为浙江丽水工业园区。2011年8月,园区被纳入丽...

浙江丽水经开区聚力“腾笼换鸟” 赋予产业发展绿色空间

浙江丽水经开区聚力“腾笼换鸟” 赋予产业发展绿色空间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8日电(黄慧 周银妃)如今走进浙江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丽水经开区”),会看到曾经低效、闲置的旧土地,已摇身一变成为新厂区。整洁的厂房、生产有序的车间、崭新的自动化设备,见证着废旧土地的蓬勃发展。   据悉,今年丽水经开区大力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工作,通过“腾笼换鸟”模式有力重塑产业结构,不仅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盘活了土地,还...

浙江国际招(投)标公司关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日常土地测绘项目(2014-2016年度)的中标结果公示

浙江国际招(投)标公司关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日常土地测绘项目(2014-2016年度)的中标结果公示

  入围单位:浙江省测绘大队、杭州星网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长征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参加本政府采购项目供应商如认为采购过程和中标结果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   从中标公告发出后,未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将在七个工作日无异议后,至浙江国际招(投)标公司办理退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