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资聚智构建双创生态圈——“探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所见所感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聚资聚智,构建双创生态圈 —— “探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所见所感
在6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7月31日召开的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无疑是一个耀眼的高频率词汇,带给德清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机遇。在德清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的征程中,如何牢牢抓住这次承接辐射的机会,全面衔接、积极融入、借梯登高,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为此,县新闻中心特别策划、组织开展“奋楫·跳出德清看德清”大型融媒体报道,赴杭州余杭进行深入采访。今天“德清发布”推出《聚资聚智,构建双创生态圈——“探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所见所感》,敬请关注。
“现在的余杭,就像一趟飞速前行的列车。”采访中,有人形象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在大走廊的辐射效应下,余杭区是如何抢抓机遇,实现飞速发展的?余杭区经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建芳认为,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是根本路径。在这个体系中,政策、人才、平台、资金、环境等创新要素相互激荡,释放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在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人才是“基石”。梦想小镇——大走廊上又一颗重要的旗子,集聚了19800名创业人才以及2373个创业项目。梦想小镇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它备受青睐?“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梦想小镇用这句口号作出了回答。在这里,有梦青年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变为现实。受创业氛围吸引,创客张卓然于去年入驻了梦想小镇,“我们初创者大都面临缺资金、缺市场资源、缺公共服务等挑战,但梦想小镇为我们解决了一切顾虑。”
创意、资金、人才、服务、政策、市场……梦想小镇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梦想的“种子”提供了丰沛的阳光雨露。特别是科技与资本共舞、孵化与投资结合的模式,使其成为全国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梦想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在建设之初就极为重视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浙商成长基金、物产基金、龙旗科技、海邦基金、暾澜基金等一大批PE、VC、天使投资机构快速集聚,有力助推了小镇内创业项目的飞速成长。目前,已累计集聚各类资本管理机构1438家,管理资本3105亿元。
人来了,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头部步;要让人才乐意留下来,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环境是必要条件。教育方面,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未来科技城维翰幼儿园等一批优质学校投用招生;医疗方面,床位数达1200张的浙医一院余杭院区今年即将投用;交通方面,杭州西站枢纽暨湖杭铁路工程正式开工,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落定,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抓紧施工,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要创新,必须要有人才。正是因为清楚地看到了这条逻辑链,余杭区打造了一个“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人才工作风生水起。吸引高端人才,德清的着力点又在哪里?余杭区的双创生态不失为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据了解,我县将聚焦“产学研用金、财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着力推进全产业创新、全链条创新、全球化创新,加快形成以“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为牵引的县域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通“研究院+人才+平台+孵化器+基金”的创业创新生态,充分放大县域国际化发展态势,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创新格局。
主动衔接、加快融入,我县打造大走廊北翼的路径日渐清晰。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平台共建、产业共兴、创新共赢、资源共享为抓手,加快推动高新区、莫干“论剑谷”率先融入,全县其他范围逐步纳入,导流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至湖州全域,全力打造大走廊北翼,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精品窗口”。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下简称“大走廊”),是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今年6月,省委全会精准提及“探索将德清相关区域纳入规划管理建设”。这样一来,原本仅限于杭州城西的科创平台,不仅打破了一条钱塘江的地理隔阂,更有望打破设区市行政界线,拓展科创大走廊的两翼发展新框架。面对省委的厚爱,德清如何在后发赶超中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值得认真思考、科学谋划。
余杭区是大走廊的核心区,创新要素高度集聚。观今日之余杭,数字浪潮浩浩荡荡:未来科技城、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梦想小镇等特色平台多点开花;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科技重器横空出世。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余杭区也处于“跟跑”阶段。从“跟跑”到“领跑”,究其原因在于余杭区找准了自身优势,抢占了发展制高点,以数字产业发展为“硬支撑”,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切入“新赛道”。
融入大走廊,德清的优势何在?县委书记王琴英在全会报告中给出了答案:“德清以创新立身、以创新见长,也必须靠创新迎接未来、赢得未来。”因此,用好创新驱动这把“金钥匙”,后发赶超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着眼实际,全县上下要按照“全力建设创新策源地”的新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优秀做法,着力推动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德清,未来可期。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大走廊位于杭州城市西部,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长约33公里,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串联起“一带、三城、多镇”的空间结构。
——“一带”,即东西向联结主要科创节点的科技创新带、快速交通带、科创产业带、品质生活带和绿色生态带。“一带”是空间联结、产业联动、功能贯穿的主要轴线,也是创新节点功能溢出、生活服务共享的主要联系通道。
——三城即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浙大科技城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教学平台,打造科创大走廊科技研发核心功能板块。未来科技城是产业研发、生活配套融合的区域,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建设“大服务”功能板块。青山湖科技城包含青山湖和横畈两个片区,其中青山湖片区主要提供科技研发、生活配套服务,横畈片区定位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多镇”,即科创大走廊沿线分布的具备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和创新区块。重点推进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加快发展,着重提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颐养小镇创建水平,积极谋划建设淘宝小镇、云安小镇、紫金众创小镇等十五个重要创新创业载体。
城西科创大走廊将以铁路枢纽为核心,以道路网、轨道网、地面公交网为支撑,联动物流基地和片区客运枢纽的“一核三网多心”综合交通体系,实现“15分钟进入高速网、30分钟到达杭州主城区中心、1小时通达杭州东站和萧山国际机场两大门户”的目标。
记者:陆琴芳、费鹏、王福田、虞高岚、杨名、郭雄伟
智慧德清拍客:嶙碣山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