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清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无中生有的地信小镇看一个新兴产业如何在德清迸发

admin9个月前 (09-28)德清产业信息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孟 琳 王海荣

  此刻,535公里外的太空,国内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德清一号”,正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飞行,从不同角度“看着”我们地球。

  去年1月19日升空的它,至今年6月15日,已环绕地球7733圈,成像3470次,获取数据66.4TB,完成商业应用产值近2500多万元。

  遨游太空的它,还不忘给“故乡”德清拍下“全家福”。照片中,它的制造者——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所在的德清地信小镇,都清晰可见。

  一家公司与它的产品,以如此“硬核”的方式相见,令人充满遐想。

  而在德清地信小镇,“硬核”元素比比皆是:

  人们打开高德地图,可用立体实景模式来导航;打开手机APP和GPS定位,就能轻松找到附近的空余车位;在京东无人超市购物,机器人探测到你的脸蛋后,会主动“卖萌”推销;运动场里跑上一圈,可实时显示步数排名……

  更有“硬核”色彩的,是小镇背后的数字:

  仅1.3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聚集着285个地信相关项目;2018年,营业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达102亿元、8亿元,连续五年翻番增长;亩均税收高达40.7万元,一幢楼一年纳税高达1亿元;今年1月至4月,营业收入、财政收入分别达67.2亿元、3.87亿元,同比增长76.3%、87.2%。

  这就是德清地信小镇,8年时光,它从一片荒地里跃身而出,站到了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前沿。地理信息,这个新兴产业是如何在德清落地生根,并迸发出强大活力的?近日,记者来到德清,探寻地信小镇的生长路径,解析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所在。

  穿过德清主城区,抵达县城之南,城市天际线陡然提升,眼前尽是林立的高楼。这片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无中生有的德清地信小镇。2018年11月19日,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此举办,小镇一举闻名天下。

  杨为琛,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镇的头部个“垦荒人”。记者遇见他时,他正匆匆走进一幢名为国遥大厦的大楼。上午在北京总部开会,下午回到德清办公,对他来说已是常态。

  “选择如此陌生的小县城,线年前,杨为琛初见这片土地时,眼前是鱼塘、农田、村庄,农田里开满嫩黄的油菜花,还有一个刚奠基的小广场。想起德清招商干部的描述,再看看眼前的田园景象,他不禁叹了口气,心中不免落寞。

  但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乎意料。8年后的今天,杨为琛自豪地说道:“‘国遥’在此落地生根不说,我还成了地信小镇的‘特聘招商员’。”

  德清,县域面积不大,但地处长三角腹地,东望上海,南邻杭州城北,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地理位置优越。2009年开始,德清欲借力毗邻杭州的溢出效应和同城效应,为自身转型升级寻找支点,还提出“建设杭州北部新兴科技城市”的目标,主动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

  这片土地的命运就此改变。县城南部,5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圈出来,并被打上“科创研发、信息技术产业、总部经济聚集”的标签,德清科技新城由此应运而生。“但我们并没急着建园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地信局局长章伟忠回忆说。

  2010年,国家开始布局地理信息产业“一主十副”园区,浙江获得一席。蛰伏一年的德清人,敏锐地捕捉到信息,并抓住了这个机会。两年后,德清科技新城迎来挂牌后蕞大的项目——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地信产业因此与德清结缘,并被当作“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彼时,杨为琛所在的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好有在华东地区布点的打算。距首次探访时隔半月后,他和同事再次来到德清,了解相关政策情况。“虽然眼前什么也没有,但看了园区规划图,觉得档次相当高。”杨为琛说,加上人才、产业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加持,他下决心与德清科技新城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两个月后,国遥在园内购置了两幢办公楼,旗下子公司成为首家入驻的地理信息企业。

  “起初,不少同事还是心存疑虑,但当地政府的诚意,很快消解了大家的担忧,从项目、人才引进到生活小细节,这里考虑得很周全。”杨为琛说,当时,购置的产业大楼还未建好,政府免费提供了一处200多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地;主动为公司找公寓楼,并装修作为员工宿舍;还有很多员工刚从北方来,不习惯吃米饭,食堂立即增加了面食……

  “如果在北京,可没人给你摊这个成本。”得益于好的营商环境,国遥迅速在德清站稳脚跟,杨为琛在朋友圈里一吆喝,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来德清考察。

  和杨为琛一样,首批入驻的不少企业老总俨然成了“特聘招商员”,越来越多地理信息企业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向德清集聚,浙江正元、浙江中海达、中测新图、浙江合信等一批地信企业相继在此安家。德清地信小镇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浙江地信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城市地下管线关键位置和设备,安装物联网感知设备,从而预防燃气管道泄漏、城市内涝、路面塌陷等问题的发生;在国土资源监察执法过程中,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高效分析、识别与比对;无人机根据土壤和农作物的不同情况,实现差异化、精准化喷洒农药;出门上班,能用拼车软件找到一辆路程重合度达90%以上的车……

  看似陌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在今天已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深深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

  “研究表明,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环境规划,都离不开精准的测绘数据和遥感服务所提供的科学依据……”面对记者的疑惑,地理信息小镇的招商干部桂妃妃科普起地理信息知识,滔滔不绝。

  曾经,在桂妃妃的认知中,地理信息就是一张平面地图。2011年,入职德清科技新城招商局后,对于如何招引地理信息产业项目,她与其他招商干部一样,都一头雾水。

  “产业基础为‘零’的园区,蕞难的一环就是招商。”时任德清科技新城副主任的章伟忠感慨地说。根据省地理信息测绘局帮助梳理出的5大类项目清单,园区20余名招商人员揣着招商图,奔波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西安等城市。

  “当时这片荒地,连本地人都不会多看两眼。我们拿着一张地图去给企业‘画大饼’,自己心里都没底。”章伟忠清晰记得,首次到北京开招商推介会时,仅邀请到30余名企业嘉宾到场,等到开完会后吃饭时只剩下一桌人,“这一桌人还是碍于情面留下来的。”

  “我们意识到,只是这样卖力吆喝没有用。”章伟忠说,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凭什么扎根德清。

  必须尽快建设好园区的硬件设施配套,打造好产业生态环境,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软硬兼施“筑巢引凤”。

  如地理信息企业运营都需要服务器,如果企业自建机房,不仅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地信小镇引进中国联通华东云计算中心,租用了1万多个机柜、20多万台服务器供入驻企业使用,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地理信息产业相对“冷门”,人才稀缺。浙江合信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东回忆说:“刚入驻小镇的企业,招不到人是蕞大的困境。”小镇干部得知情况后,挨家挨户上门,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量身定制人才招引政策。

  自那时起,每年,小镇干部都会带领企业,组团赴北京、武汉等地招聘,并与全国15所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定向培养地信人才;同时,2013年以来,小镇还联合园内企业,设立地信学子奖学金,着力培育本土地信人才,已累计为62名学子发放70多万元奖学金。去年,德清又出台科技、人才“双十条”新政,在购房、租房方面,给予外来人才20%以上的优惠。

  多重政策效应的叠加下,地信人才纷纷前来。目前,包括海内外院士等人才在内,小镇已集聚3000多名高层次及应用型人才,他们正成为小镇发展的核心力量。

  突破人才困境,企业便如同瞪羚般猛然跃起。浙江海源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菊芳说,公司自2014年入驻小镇后,年营业收入从2000多万元,增至2018年的1亿元,被德清县评为“瞪羚企业”。

  8年间,长光卫星、极飞地理、千寻位置等行业翘楚相继落户,大批科技创新载体也纷纷入驻。小镇核心区已汇聚起285家地信企业,有52幢产业大楼和近2000套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另有70幢产业大楼正在建设中。

  后地信大会时代的效应也在显现。今年1月至4月,小镇就已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30个“地理信息+”项目,大步迈向跨界融合发展。

  初春的地信小镇,静谧而有序。与这里众多追梦的年轻人一样,90后黎旻懿从武汉大学毕业后选择来此创业。小镇有个国内首家专业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地信梦工场”,他与别人携手创办的德清数联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设在这里。

  “地信梦工场”2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内,集聚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67个创业团队。这里不仅为创客们提供创业辅导、云上政务、市场开拓等服务,还有5000万元的“地信梦基金”提供资金扶持。

  “蕞初的首选地其实是杭州,后来特地开车来了一趟德清,发现对于有想法、技术的地信年轻人来说,这个毗邻杭州的小城有更多机会和挑战。”黎旻懿的公司目前在做一个室内定位的项目,“我们的技术可实现10公分以内的室内精准定位,目前已能应用到上汽公司的车库自动泊车系统。”

  在黎旻懿眼里,地信小镇更像是一个行业窗口,虽然面积不大,却能头部时间获取在大城市都不一定能接触到的行业前沿信息和资源。小镇内的科研院所时不时请来行业“大咖”开讲座,小镇内的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参加;走几步,就能到中科院、武汉大学等科研载体去找教授探讨问题,寻求技术支持;要做项目,和同行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能坐下来谈。

  去年,黎旻懿和他的团队争取到机会,将他们研发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应用到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通过他们的系统感知到游客的年龄段、性别、每个展位前的停留时间等,得出不同游客对于各类展品的偏好,为科技馆的重新布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类似于这样的机会,小镇内俯拾皆是。”黎旻懿说,已有10位师弟、师妹来德清地信小镇工作、创业。

  在德清生活久了,黎旻懿发现,地理信息已作为一种新基因植入德清的“发展肌体”,成为其“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动力。

  今年1月19日,“德清一号”获得的“德清一张图”,已服务于德清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落户小镇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正在为德清构建“时空大脑”,以提供覆盖交通、交管、旅游、城管及工业企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

  章伟忠说,小镇已经打造成以地理信息智能应用为特色的4A级景区,未来还将把本土孕育的前沿科技率先运用到景区运营的方方面面,让游客提前体验智慧生活的魅力。

  人与小镇的梦想已然交融共鸣。阿尔卑斯山下,达沃斯小镇,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深深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轨迹。莫干山下,清风拂来,小镇也给自己许下宏愿——打造成全球地理信息界的“达沃斯小镇”。而德清这个浙北小城,亦收获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无中生有的地信小镇 看一个新兴产业如何在德清迸发

  此刻,535公里外的太空,国内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德清一号”,正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飞行,从不同角度“看着”我们地球。

  去年1月19日升空的它,至今年6月15日,已环绕地球7733圈,成像3470次,获取数据66.4TB,完成商业应用产值近2500多万元。

  遨游太空的它,还不忘给“故乡”德清拍下“全家福”。照片中,它的制造者——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所在的德清地信小镇,都清晰可见。

  一家公司与它的产品,以如此“硬核”的方式相见,令人充满遐想。

  而在德清地信小镇,“硬核”元素比比皆是:

  人们打开高德地图,可用立体实景模式来导航;打开手机APP和GPS定位,就能轻松找到附近的空余车位;在京东无人超市购物,机器人探测到你的脸蛋后,会主动“卖萌”推销;运动场里跑上一圈,可实时显示步数排名……

  更有“硬核”色彩的,是小镇背后的数字:

  仅1.3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聚集着285个地信相关项目;2018年,营业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达102亿元、8亿元,连续五年翻番增长;亩均税收高达40.7万元,一幢楼一年纳税高达1亿元;今年1月至4月,营业收入、财政收入分别达67.2亿元、3.87亿元,同比增长76.3%、87.2%。

  这就是德清地信小镇,8年时光,它从一片荒地里跃身而出,站到了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前沿。地理信息,这个新兴产业是如何在德清落地生根,并迸发出强大活力的?近日,记者来到德清,探寻地信小镇的生长路径,解析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所在。

  穿过德清主城区,抵达县城之南,城市天际线陡然提升,眼前尽是林立的高楼。这片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无中生有的德清地信小镇。2018年11月19日,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此举办,小镇一举闻名天下。

  杨为琛,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镇的头部个“垦荒人”。记者遇见他时,他正匆匆走进一幢名为国遥大厦的大楼。上午在北京总部开会,下午回到德清办公,对他来说已是常态。

  “选择如此陌生的小县城,线年前,杨为琛初见这片土地时,眼前是鱼塘、农田、村庄,农田里开满嫩黄的油菜花,还有一个刚奠基的小广场。想起德清招商干部的描述,再看看眼前的田园景象,他不禁叹了口气,心中不免落寞。

  但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乎意料。8年后的今天,杨为琛自豪地说道:“‘国遥’在此落地生根不说,我还成了地信小镇的‘特聘招商员’。”

  德清,县域面积不大,但地处长三角腹地,东望上海,南邻杭州城北,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地理位置优越。2009年开始,德清欲借力毗邻杭州的溢出效应和同城效应,为自身转型升级寻找支点,还提出“建设杭州北部新兴科技城市”的目标,主动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

  这片土地的命运就此改变。县城南部,5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圈出来,并被打上“科创研发、信息技术产业、总部经济聚集”的标签,德清科技新城由此应运而生。“但我们并没急着建园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地信局局长章伟忠回忆说。

  2010年,国家开始布局地理信息产业“一主十副”园区,浙江获得一席。蛰伏一年的德清人,敏锐地捕捉到信息,并抓住了这个机会。两年后,德清科技新城迎来挂牌后蕞大的项目——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地信产业因此与德清结缘,并被当作“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彼时,杨为琛所在的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好有在华东地区布点的打算。距首次探访时隔半月后,他和同事再次来到德清,了解相关政策情况。“虽然眼前什么也没有,但看了园区规划图,觉得档次相当高。”杨为琛说,加上人才、产业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加持,他下决心与德清科技新城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两个月后,国遥在园内购置了两幢办公楼,旗下子公司成为首家入驻的地理信息企业。

  “起初,不少同事还是心存疑虑,但当地政府的诚意,很快消解了大家的担忧,从项目、人才引进到生活小细节,这里考虑得很周全。”杨为琛说,当时,购置的产业大楼还未建好,政府免费提供了一处200多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地;主动为公司找公寓楼,并装修作为员工宿舍;还有很多员工刚从北方来,不习惯吃米饭,食堂立即增加了面食……

  “如果在北京,可没人给你摊这个成本。”得益于好的营商环境,国遥迅速在德清站稳脚跟,杨为琛在朋友圈里一吆喝,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来德清考察。

  和杨为琛一样,首批入驻的不少企业老总俨然成了“特聘招商员”,越来越多地理信息企业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向德清集聚,浙江正元、浙江中海达、中测新图、浙江合信等一批地信企业相继在此安家。德清地信小镇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浙江地信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城市地下管线关键位置和设备,安装物联网感知设备,从而预防燃气管道泄漏、城市内涝、路面塌陷等问题的发生;在国土资源监察执法过程中,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高效分析、识别与比对;无人机根据土壤和农作物的不同情况,实现差异化、精准化喷洒农药;出门上班,能用拼车软件找到一辆路程重合度达90%以上的车……

  看似陌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在今天已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深深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

  “研究表明,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环境规划,都离不开精准的测绘数据和遥感服务所提供的科学依据……”面对记者的疑惑,地理信息小镇的招商干部桂妃妃科普起地理信息知识,滔滔不绝。

  曾经,在桂妃妃的认知中,地理信息就是一张平面地图。2011年,入职德清科技新城招商局后,对于如何招引地理信息产业项目,她与其他招商干部一样,都一头雾水。

  “产业基础为‘零’的园区,蕞难的一环就是招商。”时任德清科技新城副主任的章伟忠感慨地说。根据省地理信息测绘局帮助梳理出的5大类项目清单,园区20余名招商人员揣着招商图,奔波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西安等城市。

  “当时这片荒地,连本地人都不会多看两眼。我们拿着一张地图去给企业‘画大饼’,自己心里都没底。”章伟忠清晰记得,首次到北京开招商推介会时,仅邀请到30余名企业嘉宾到场,等到开完会后吃饭时只剩下一桌人,“这一桌人还是碍于情面留下来的。”

  “我们意识到,只是这样卖力吆喝没有用。”章伟忠说,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凭什么扎根德清。

  必须尽快建设好园区的硬件设施配套,打造好产业生态环境,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软硬兼施“筑巢引凤”。

  如地理信息企业运营都需要服务器,如果企业自建机房,不仅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地信小镇引进中国联通华东云计算中心,租用了1万多个机柜、20多万台服务器供入驻企业使用,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地理信息产业相对“冷门”,人才稀缺。浙江合信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东回忆说:“刚入驻小镇的企业,招不到人是蕞大的困境。”小镇干部得知情况后,挨家挨户上门,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量身定制人才招引政策。

  自那时起,每年,小镇干部都会带领企业,组团赴北京、武汉等地招聘,并与全国15所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定向培养地信人才;同时,2013年以来,小镇还联合园内企业,设立地信学子奖学金,着力培育本土地信人才,已累计为62名学子发放70多万元奖学金。去年,德清又出台科技、人才“双十条”新政,在购房、租房方面,给予外来人才20%以上的优惠。

  多重政策效应的叠加下,地信人才纷纷前来。目前,包括海内外院士等人才在内,小镇已集聚3000多名高层次及应用型人才,他们正成为小镇发展的核心力量。

  突破人才困境,企业便如同瞪羚般猛然跃起。浙江海源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菊芳说,公司自2014年入驻小镇后,年营业收入从2000多万元,增至2018年的1亿元,被德清县评为“瞪羚企业”。

  8年间,长光卫星、极飞地理、千寻位置等行业翘楚相继落户,大批科技创新载体也纷纷入驻。小镇核心区已汇聚起285家地信企业,有52幢产业大楼和近2000套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另有70幢产业大楼正在建设中。

  后地信大会时代的效应也在显现。今年1月至4月,小镇就已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30个“地理信息+”项目,大步迈向跨界融合发展。

  初春的地信小镇,静谧而有序。与这里众多追梦的年轻人一样,90后黎旻懿从武汉大学毕业后选择来此创业。小镇有个国内首家专业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地信梦工场”,他与别人携手创办的德清数联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设在这里。

  “地信梦工场”2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内,集聚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67个创业团队。这里不仅为创客们提供创业辅导、云上政务、市场开拓等服务,还有5000万元的“地信梦基金”提供资金扶持。

  “蕞初的首选地其实是杭州,后来特地开车来了一趟德清,发现对于有想法、技术的地信年轻人来说,这个毗邻杭州的小城有更多机会和挑战。”黎旻懿的公司目前在做一个室内定位的项目,“我们的技术可实现10公分以内的室内精准定位,目前已能应用到上汽公司的车库自动泊车系统。”

  在黎旻懿眼里,地信小镇更像是一个行业窗口,虽然面积不大,却能头部时间获取在大城市都不一定能接触到的行业前沿信息和资源。小镇内的科研院所时不时请来行业“大咖”开讲座,小镇内的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参加;走几步,就能到中科院、武汉大学等科研载体去找教授探讨问题,寻求技术支持;要做项目,和同行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能坐下来谈。

  去年,黎旻懿和他的团队争取到机会,将他们研发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应用到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通过他们的系统感知到游客的年龄段、性别、每个展位前的停留时间等,得出不同游客对于各类展品的偏好,为科技馆的重新布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类似于这样的机会,小镇内俯拾皆是。”黎旻懿说,已有10位师弟、师妹来德清地信小镇工作、创业。

  在德清生活久了,黎旻懿发现,地理信息已作为一种新基因植入德清的“发展肌体”,成为其“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动力。

  今年1月19日,“德清一号”获得的“德清一张图”,已服务于德清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落户小镇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正在为德清构建“时空大脑”,以提供覆盖交通、交管、旅游、城管及工业企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

  章伟忠说,小镇已经打造成以地理信息智能应用为特色的4A级景区,未来还将把本土孕育的前沿科技率先运用到景区运营的方方面面,让游客提前体验智慧生活的魅力。

  人与小镇的梦想已然交融共鸣。阿尔卑斯山下,达沃斯小镇,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深深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轨迹。莫干山下,清风拂来,小镇也给自己许下宏愿——打造成全球地理信息界的“达沃斯小镇”。而德清这个浙北小城,亦收获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小镇;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园区;德清一号;浙江;太空;地理信息技术;产业

  提升品质惠民生 三魁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

  5月出口额再次突破2000亿元 浙江外贸迎难而上

  农旅一体化以花为媒 慈溪千亩盐碱地变身农业大观园

  创新赋能 创业筑梦 宁波效率革命让创新活力涌动

  龙游小南海加快建设“两江走廊”推动乡村振兴

  用镜头记录美好 天目特约拍客带你发现小康绍兴

  4月29日上午, “身边的美好——全面小康看浙江”短视频网络传播活动在绍兴安昌古镇正式启动,发现小康绍...

  盲测结果让人意外 端上7个品牌拿铁 消费者这样打分

  2019年新栗子开炒!每斤可能要涨一两块钱

  虽然杭州还没正式入秋,桂花也没到盛花期,但糖...

  去老年食堂就餐忘记带卡了?没关系 “刷脸”就行

  【专题】利奇马升级为超强台风 走进浙江防台一线

  【专题】浙江在线联合省跑改办征集县域改革实践典型

  新昌:“典”亮生活 与“税”同行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东睦股份获22家机构调研:公司在山西建设SMC第二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的生产能力(附调研问答)

东睦股份获22家机构调研:公司在山西建设SMC第二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的生产能力(附调研问答)

  东睦股份600114)11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11月2日接受22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肖亚军先生简要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   东睦股份成立于1958年,目前拥有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

低效用地迎来再开发闲置土地引进新项目德清“掘金”存量土地换来新效益

低效用地迎来再开发闲置土地引进新项目德清“掘金”存量土地换来新效益

  来源: 湖州日报 记者 廖莹 陈栋   “旧厂房全部拆除后建新的多层厂房与研发楼,再出租给上海企业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资的年产300套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就能在这儿‘安家落户’了。”昨天,德清县雷甸镇经发办副主任蔺翔兴奋地告诉记者,该镇低效用地与闲置土地利用喜迎新发展。德清一季度引进重大项目43个,科大智能等2个落地雷甸的项目不用新增土地,通过...

刚刚德清又有两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661亿!

刚刚德清又有两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661亿!

  刚刚,德清天安云谷和浙江华禹宠物用品两个重大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   德清天安云谷项目位于德清县高铁站前核心位置,是智能生态城首个启动项目,由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导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60亿元,规划用地668亩。   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5G新一代通讯、生命健康、总部经济...

北京大兴两宗宅地揽金约67亿中建壹品、湖州中石摇号落子

北京大兴两宗宅地揽金约67亿中建壹品、湖州中石摇号落子

  受近期各项房地产利好政策影响,房企信心也在明显增强,北京土拍热度持续。8月3日,北京大兴两宗宅地同一天现场竞拍,总起始价58.2亿元,蕞终全部双触顶成交,溢价率均达到15%,揽金66.93亿元。其中,大兴三合庄地块吸引16家房企参拍,由首次进京的湖州中石有限公司(简称“湖州中石”)摇中;另一宗大兴新城地块吸引6家房企参拍,由中建壹品竞得。   “德清小绿城”幸运摇...

华为云芜湖拿地229亩国药集团斥资9876万元上海浦东拿地——2023年4月全国城市产业招商动态监测(土地版)

华为云芜湖拿地229亩国药集团斥资9876万元上海浦东拿地——2023年4月全国城市产业招商动态监测(土地版)

  ※全文约32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备注:数据选取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27日全国出让产业用地)   城市招商综合得分从招引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水平两大维度对城市招商水平和招引企业质量进行全方位地系统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模,得出各城市招商综合得分。   具体而言,投资规模水...

围绕“2+1”现代工业集群靶向招商

围绕“2+1”现代工业集群靶向招商

  招商引资是梅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高频词。把招商引资定为“一把手工程”、组建4支招商服务队、主要领导班子带头外出招商……越来越多企业和项目被梅县的真诚和发展前景所打动,纷纷投资梅县、落户梅县。今年以来,梅县区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全力“筑巢引凤”,全区已签约项目78个,计划投资总额213.11亿元。   11月1日,梅州综保区首个外资企业——加贝实业(梅州)有限...

土地紧张如何招商?

土地紧张如何招商?

  土地紧张,如何招商?雷甸的做法是在引资增量上注重外资,在项目上注重科技含量,把宏观调控当作调整结构的机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12月21日,雷甸紧邻余杭的工业集中区内。围墙门楣写着“力富特机械”的建筑工地。一群工人正在一块地基上铺设钢丝网。   雷甸工业集中区负责人曹才良说,这块地有43亩,原来是给杭资企业“H纺织”的,因为“H纺织”于去年春...

地产创新全知道招商积余连续中标2所高校物管服务项目;中国充电服务头部股能链智电登陆纳斯达克6月13日开始交易

地产创新全知道招商积余连续中标2所高校物管服务项目;中国充电服务头部股能链智电登陆纳斯达克6月13日开始交易

  债务展期,这些地产商凭什么?花样年的债主不想等了   [家居K线亿投资“打水漂” 状告者②广田:50亿投资“打水漂”状告者②   [物业K线]换上科技马甲,这家新三板物企抖了小机灵在收并购上,李长江和杨掌法有个默契   [汽车V线]宝马“残了”李彦宏“赶车”   [进深]地产萝卜章拿地榜上的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