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058亩消化面积居全市头部
我县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058亩 消化面积居全市头部
近日,记者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县“五未土地”处置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其中“批而未供”土地消化6058亩,消化面积居全市头部。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县扎实开展“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工作,通过“加快供地消化一批、招商消化一批、盘活消化一批、加快利用消化一批”等举措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并将其纳入全县“四比一争”大比拼主题竞赛中,按季度下达消化任务并进行考核评价,督促高新区、各镇(街道)对照目标任务,倒排项目供地时间,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我们建立了促进节约集约土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工作例会,会商处置重点难点问题,并作专项督查通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工作指导组,主动到高新区、各镇(街道)上门服务,面对面对接“批而未供”土地消化进展情况,分析各宗地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供地过程中需县级部门配合情况及相关需求。
在此基础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多次梳理分析,全面了解“批而未供”土地数量、位置、规划用途、未供原因等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每宗地出具影像图,逐宗制定初步处置措施和处置计划,逐宗跟踪消化。“洛舍镇(2021)053号地块位于高新区砂村区块,像这个地块因产业规划调整迟迟未完成供地,这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重新招商消化,终于实现挂牌出让。”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土地管理科科长徐斌说。
这几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有者权益科工作人员将交地确认书交付给了浙江浙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这也意味着这宗31.7亩的“沉睡”土地被成功“唤醒”,将用于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制造模式,可形成年产500台套智能特种物料分离装置的生产能力。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投产后年土地产出将不低于600万元/亩,年土地税收将达到36万元/亩以上,成为我县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工作取得实效的生动写照。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邱芳荣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当前助企纾困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和集中力量,继续扎实开展“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破难攻坚”行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加快征迁、落实项目、完善手续、盘活指标等多项举措分类分批处置,确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发展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