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接沪融杭德清“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创新战。当前,全省各地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为指向,对标对表补齐短板,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以“蕞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深入开展“三服务”,探索推动浙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
近期,浙江经信传媒推出“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专题,聚焦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样板,发掘与总结其先进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各地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鲜活案例与创新思路。
德清“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6月5日,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举行,全面分析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德清处于长三角腹地,提出了“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目标,德清该如何“接”,会怎么“融”?近日,省经信传媒联合相关媒体一起走访了德清。
说起“接沪融杭”,德清有几项“头部”。早在2001年2月,德清在众多杭州都市圈节点县中率先提出“融杭”,2003年又首先提出“接沪融杭”战略。
正在建设中的杭州绕城公路西复线湖州段今年即将完工,将德清三分之二的县域划入其中。目前,全县共有三条重要的交通干线正在加快推进,一条是已开工的湖杭铁路,通车后,德清将有两条高铁从东西两侧贯通连接杭州市中心;一条是连接德清与上海的沪苏高铁,通车后从德清坐高铁到上海只需45分钟;还有一条是即将开工的德杭城际轻轨,将直接连通杭州地铁10号线。建成后,德清将名副其实成为长三角的中心腹地。
德清在县域规划中落实全面接沪融杭战略,充分响应杭州都市区总体建设目标,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不断打开突破口,坚持交通共建,推动单向融入向双向趋同转变,以此作为通杭抵沪、畅达长三角的先决条件。
去年德清抢抓上海“振兴老字号、传承老品牌”行动契机,推动乐韵钢琴和施特劳斯合作典范,促成27家德清本地企业成功与上海老字号品牌联姻,为德清走进上海,融入长三角找到了突破口。
从单向承接业务关系转变为双向共赢合作,德清找到了自己的“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德清每年派出近百人的招商队伍,上海、杭州已成为德清招项目、引项目,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的引领地。青春宝、鼎力机械等老牌杭资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德清。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据介绍,截至目前,德清共引进落实杭资企业68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40余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0%,税收占比近25%。德清始终将沪资、杭资作为招引项目的主要方向。
浙江海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参加南太湖精英企业培育计划,仅仅9个月就成功迈入了‘规上企业’行列,公司的轮盘超速预旋转技术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德清经信局局长施剑锋介绍,近年来,德清着重打造科技人才策源地,努力发展研究院经济,加大加快对科技类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目前,已引进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德清设立产业研究院23所。
据了解,科创产业发展蕞紧缺的是人才,德清在杭州紫金众创小镇和上海张家高科园区建设“莫干智谷”飞地,通过在外地孵化、本地产业化的途径招引人才。目前,已成功引进沪杭州地区优质人才科技项目18个。同时,与同济、复旦等名校建立战略合作,在诸多产学研领域达成共识,吸引众多同济、复旦校友企业入驻德清。
据介绍,德清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推出省内首张跨区域使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创新(上海)券,提供技术搜索、价值评估、成果熟化、技术交易、创新咨询等6大专业服务,不断扩大新券使用范围,以“小券大战略”探索长三角协同创新模式。
目前,30%的高新技术企业、42%的高端人才、70%的创新载体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来自沪杭。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凭借创新和人才要素的不断流动,德清的创新驱动力、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德清县县长敖煜新介绍。
“走出去,请进来,融起来”,互通共享带来的互惠互利使“同城效应”不断显现。
今年,浙江工业大学莫干校区即将开园入学,不久前,浙工大附属中学已在德清挂牌。德清县人民医院挂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浙大儿院(莫干山分院)在德清成功落户。
与此同时,德清将良好的生态资源推向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近年来,德清坚持把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门户”,举办上海德清民宿大会,成立长三角民宿联盟,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打响德清“洋家乐”品牌。据统计,目前,德清民宿每三个客人中就有一个来自沪杭,2019年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次。
德清县县长敖煜新介绍,接下来,德清将以国家、省、市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规划纲要为引领,贯彻落实市委奋战“开放合作突破年”活动部署,紧扣县委、县政府决策要求,以《德清县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2020年工作方案》为遵循,持续加强“融杭接沪通苏皖”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