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新市镇
新市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德清县东部,全镇总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辖24个行政村、4个社区、1个居委会。自古以来,新市镇就是浙北地区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近年来又相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浙江省中心镇、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历史文化村镇、民间艺术之乡、体育强镇、森林城镇;湖州市十强乡镇、德清县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湾城市体系规划,201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一、2014年小城市试点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
新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高度重视,合力助推新市镇建设发展和改革创新,头部个“三年行动”(2011-2013年)的57项指标整体完成度100.4%,城市效率、城市框架和城市活力取得显著提升,培育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是小城市培育试点第二个“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我镇围绕“京杭运河古镇新城”的功能定位,紧扣“生态田园新城、工业商贸富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工业园区扩容、古镇保护开发、城西新区建设为工作抓手,举全镇之力全面推进各项试点工作,经济发展实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形态魅力、政策体制活力进一步提升。现在我从五个方面将2014年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攻项目、力促转型,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一年来,我们围绕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重点项目推进,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主要经济目标完成情况良好。2014年,全镇实现GDP50.2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财政总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1.8%。一是选商引资成效显著。深化“接沪融杭”战略,全年签约内外资项目9个,引进“大好高”项目5个,总投资46.9亿。完成实到外资4923万美元,同比增长246%;完成浙商回归4.72亿元,增长48.9%。二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共实施工业经济、商贸住宅、市政设施、社会事业、规模农业、生态环境六大类84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8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工业经济类完成投入15.6亿元,商业住宅类完成投入5.69亿元,市政设施类完成投入5.08亿元,社会事业类完成投入4.41亿元,规模农业和生态环境类完成投入2.29亿元。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70.5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53%;积极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共关停非法小作坊67家,完成旧厂房改造40300平方米;全年实施技改项目31个,完成技改投入11.2亿元,有力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二)围绕三城、建管并举,城镇功能更加完善
一年来,我们自加压力、精心谋划,围绕“三城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形态进一步提升。一是城镇建设三向拓展。城东工业新区完成拆迁签约154户、实施拆迁172户,新拓展工业平台面积500亩,建成面积600亩,工业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南古镇保护与开发加快起步,仙潭食坊完成提升改造,朱家桥南堍古建筑完成修缮。城西新区聚势成型,新区道路加速建设,文体中心主体全面结顶,三院搬迁项目和新区车站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城市管理不断强化。镇区新设置道路标志22块,标线个,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城区秩序全面改善。“星级城镇”创建不断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落实,街景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城镇功能逐步提升。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常住人口增至6.23万人。文昌花园、枫华府第等老居民小区管理与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小上海、新城里、南洋花园等新高档住宅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商业配套不断完善,特色美食街及中心公园、东升公园两大主题公园完成改造提升,枫洋宾馆及鱼米香两大商贸综合体项目正加快建设。
(三)强力拆违、科学治水,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环境改善,采取集中攻坚、进度公示、督查亮牌等措施,以“两美”新市建设为引领,突出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一是“三改一拆”强势推进。全年实施“三改”面积12.7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特别在“一户多宅”拆除中我镇是全县头部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乡镇,获得了市县两级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市“三改一拆”暨“无违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五水共治”齐抓共管。全年完成六河整治10.4公里,新建污水管网6.5公里,打捞废弃船只1035艘,关停生猪养殖场466家,关停塑料粒子、印染手工台板等低小散污染企业67家,整治涉水排污企业77家,镇域主要河道水质等级达到Ⅳ类标准,被评为湖州市2014年度“五水共治”先进乡镇。三是“四边三化”统筹实施。德桐公路新安路口至新市二桥路段完成绿化和景观效果改造提升,共计沿线万平方米。
(四)创新体制、激发活力,试点改革更加扎实
一年来,我们在强镇扩权、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完善与新市小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强镇扩权改革有序推进。对27个县级部门下放的163项行政审批权限进一步完善,建立县镇村审批服务中心联动服务机制,增强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全年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11816件,办结率99.9%,中心实际发生审批权事项67项,实际发生审批权事项占比达到34.7%。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就业保障、综合执法、应急维稳、等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中心全年介绍就业再就业人员3408人,综合执法中心全年受理立案案件69件,办结率100%。三是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快。农村“三权”改革全面启动,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12777户,农户房产所有权确权登记11787户,量化股权50623股,并被评为湖州市级先进乡镇。
(五)保障要素、破除制约,政策扶持更加有力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在土地指标、资金扶持、税费返还、行政审批、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新市极大的支持,为新市小城市培育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提供财政支持保障。全面执行“划分税种、确定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分类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和税费优惠返还制度,明确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农业发展基金及城建税县得部分100%返还,2014年共返还1996万元。二是提供资金要素保障。省4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城中村改造、文体中心等3个重点推进项目上,县1.2亿元配套资金在2014年12月20日前全部划拨到位。同时对我镇辖区范围内15处县级部门划转资产、436处房管所资产、99处政府存量资产办理了无偿划转手续,总资产超过5亿元。三是提供土地要素保障。2014年落实土地指标315亩,盘活存量土地319亩,用于大桥油漆、威原天盛、污水处理厂、加怡热电、文涛物流等工业项目和新市中心小学、士林小学等文教项目以及农民建房项目。
在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中,我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亮点和特******工作。
(一)六横六纵,拉大城镇框架。为推进城镇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小城市发展空间,拉出城镇建设整体形态,我镇加快道路建设力度,带动城镇区块开发。在2013年完成仙潭路、健康路、交通路、西安路、康乐路、枫洋路等镇区主要道路改造提升的基础上,2014年累计投入1.3亿元,继续加大对德桐公路的绿化、亮化,启动了梅林路、环城东路及新北路等改造工程,完成了新千公路、文昌路延伸工程拆迁征地基础铺设,文昌大桥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动工建设。
(二)跨村安置,集聚城镇人口。2014年,我镇抓住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契机,以工业园区扩容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蔡界村向城东村跨村安置工作,安置点在离镇区1公里的城东雁渔荡区块,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用地120亩,规划安置186户。目前,已启动建设136户,下一步工业园区扩容涉及蔡界村姚家组40户将启动跨村集聚。今年,我镇将通过空间置换,再腾出南洋区块、城西区块、城东区块3个新的跨村安置点共计250亩,以更好的吸收丰年村、加元村、梅林村等周边村落向中心镇集聚。力争通过2年时间,实现450户向镇区集聚。
(三)三权确权,加速城乡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明晰农村产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我镇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扎实做好“三权确权”基础工作,率先推进城乡体制改革步伐。其中,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率达100%;农村房产所有权确权已全面完成11787户农房确权登记;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24个行政村完成量化股权50623股,金额1848万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在行政中心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发放50亩以上土地流转经营权证99本,涉及流转面积6174亩。目前,我镇“三权确权”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接下来的农村股权交易、农房抵押贷款打好了坚实基础。
(四)领导重视,合力助推新市发展。今年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小城市试点培育,亲临指导工作:李强省长驻点调研我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茅临生赴我镇调研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调研我镇团委及团委参与“五水共治”工作情况。此外,浙北地区小城市培育经验交流会在我镇召开,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主持会议,并对我镇小城市培育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市委书记马以、副书记金建新和县主要领导也多次到我镇调研指导小城市培育工作。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同时,我镇自加压力,奋力赶超,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县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银奖,在五水共治、无违建创建、三权确权等中心工作推进上,我镇均获得了湖州市先进集体称号。同时在2014年,我镇还相继获得全国重点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13项荣誉称号。
2015年,我镇将按照城镇化发展导向,实施“空间腾挪、历史发掘、产业创新”三大战略,紧紧围绕“三城建设”,重点做好工业城扩容、古镇保护开发、城西新城建设三篇文章,致力打造“京杭运河古镇新城”。在工业城扩容上,继续加大项目双进和蔡界新区扩容拓展力度,启动孟溪村拆迁180户,以河东路为轴将新区平台拓展至2平方公里。在古镇保护开发上,重点推进集散中心、停车场、南区游步线及景区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城西新城建设上,加快实施文昌路延伸、新千公路、梅林路等建设工程,拓展新城道路框架,加快新区建设。2015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新市镇文体中心、新市三院搬迁、汽车站搬迁、完全小学搬迁、枫阳宾馆地块改造、鱼米香地块改造、农商大楼、新市镇养老院、古镇保护开发、文昌大桥等“十大工程”。
各位领导,一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任重道远。对此,我们下一步将按照新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京杭运河古镇新城”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培育、体制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小城市。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暨浙江小城市培育成果展
萧山全面完成矿山整治任务 铁腕关停义桥区域矿山
杭州被评上“中国蕞美丽的城市”
标本兼治科学管理 运河古镇治水“还河于民”
谁是“浙江蕞具吸引力小城市”? 民意角逐开始了
小城市“三特”进城 产业发展助力培育之路
浙江小城市培育成果展在杭进行首场座谈会
古镇开启新征程 壶镇小城市培育百姓先受惠
以童装产业为支点 织里撬起城市幸福生活
治污治水 贺村谱写生态宜居新曲
“昔日的镇” 跨越为“今日的城” 王江泾小城换新颜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