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清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德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admin9个月前 (09-28)德清产业信息14

  德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页脚德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头部章规划总则 头部条 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 设“富裕德清、和谐德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 战略,以“强工业、精农业、兴三产”为重点,以严格保护耕地,维护土地健康和生态平衡 为前提,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利用 结构合理调整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土地,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 规划原则 保护耕地原则。保质保量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统筹规划原则。正确处理好城乡发展、土地开发与保护、人口迁移和建设用地供给等关系,合理进行土地结构调整,协调好各业用地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市场配置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作用,重视建立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利益诱导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保证优地优用,实现优地高价。 集约用地原则。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变,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鼓励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奖励节约用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优先控制生态环境建设用地,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土地利用设计,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区,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注意减灾和防灾,维护生态安全,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公众参与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弹性规划原则。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创新,探索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制和途径。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公布); 《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2007]第74号公布); 《中华人民国农业法》(主席令[2002]第81号公布) 《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主席令[1998]第3号公布)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2003]第77号公布); 《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1991]第49号公布); (10)《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 日颁布实施);(11) 《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28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八次会议通过); (12) 《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2 年10 月31 日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 通过); (13) 国家和省其它有关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土资源部2009 页脚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 号)(2009)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42 省人民政府土地审批文件《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浙政土审[2009]12 (10)《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1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2)《德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13) 《德清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14) 《德清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 (15) 《德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大纲》及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意见 (16) 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旅游、工业等部门相关规划。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与围 1.规划期限:2005 年为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 年,近期为2006-2010 年,远期为 2011-2020 2.规划围:本县行政管辖围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937.93平方公里。包括武康镇、乾 元镇、新市镇、雷甸镇、洛舍镇、钟管镇、禹越镇、新安镇、莫干山镇等9 页脚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五条 区域概况 德清县地处省北部;座落于杭嘉湖平原西侧、天目山支脉的东麓。北连市区,南接市, 西毗安吉县,东邻桐乡市。介于东经11946″~12021″;北纬3026″~3042″之 间。东西长54.75km,南北宽为29.75 km,土地总面积937.93km 2005年末德清户籍总人口42.44 万人。市域常住人口49.14 万人,外来人口5.70 万人, 城市化水平为50%。2005 年全县GDP 达到118.79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7990 元。头部、 二、三产业比重为9.3:60.1:30.6。财政总收入达到14.30 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 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61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35 元。全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35.00 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0 亿元。 第六条 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基期数据认定结果,2005 年德清县土地总面积为 93792.82 公顷。其 中农用地72777.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59%,建设用地13415.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14.30%,未利用地7599.0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0%。 各类用地构成如下: 1.农用地 全县农用地面积72777.85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751.2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32%; 园地面积12642.3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48%;林地面积29757.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1.73%;其他农用地面积6626.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7%。 2.建设用地 全县建设用地面积 13145.92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11257.87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12.00%;交通水利用地1865.1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9%;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92.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1%。 3.未利用地 页脚全县未利用地面积 7599.05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湖泊、河流水面)7279.87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7.76%;滩涂沼泽面积169.8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8%;自然保留地面积 149.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6%。 2005 年德清县土地利用结构详见附表1。 第七条 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特点 1.自然条件好,宜农土地质量高 德清县地处省北部;座落于杭嘉湖平原西侧、天目山支脉的东麓。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倾 斜。除县境西部天目山支脉——莫干山为主体的低山区外,其余为水网平原,河港纵横,漾 荡密布,在田、水之间分布着许多旱地。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其西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 36.48%的山地丘陵有利于林业发展和开展多种经营;东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8.74%的平原, 是种植业发展的理想基地;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3.5%;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 总面积的92.9%。全县各地星罗棋布的湖泊、水库、池塘和密如蛛网的河流、小溪,为德清 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区位条件优越,土地非农开发具有边际优势 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市郊区。东望、南接杭绍甬经济区,北靠太湖经济圈,接 轨沪杭,具有明显的土地非农开发边际效应。近年来德清县成为国外投资热点,特别是德清 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新市工业园,日益成为工业企业集聚的重心,拉动了物流、旅游 和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土地利用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郊区农业和都市农业特征显 著。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已达 18.5 万亩,形成了特种水产、早园 笋、畜禽、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 3.人均土地不很丰裕,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大 按照户籍人口统计分析,2005 年省和市域的平均人口密度分别为465 。德清县的人均耕地占有量0.84亩,高于省的平均水平(0.60 亩),却低于市域的平均水平(0.89 亩);但是,德清县的人均建设用地309.5 平方米,高于 市域295 平方米和省192 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其中主要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德清县虽 然是市的先进县之一,但是,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产出水平与桐乡、等周围先进县(市)比较, 倍的差距。德清县每平方公里GDP 1260万元,低于省每平方公里 GDP 页脚万的元平均水平。 第八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建设用地规模扩,经济发展方式亟待改变 德清县 2005 年底建设用地规模实际达到 13145.92 公顷,较 1996 年德清县建设用地总 规模为10157.28 公顷扩大了2988.64 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净增加2636.05 顷,交通用地净增加319.5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净增加33.00 公顷。根据各个乡镇2005-2020 年城乡建设项目计划用地填图面积统计,到 2020 年,德清县各乡镇需要再增加建设用地面 积13227.64 公顷。建设用地规模扩的需求强烈,计划指标供不应求,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难以为继。 2.城镇土地扩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小不同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降低 2005 年德清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8.79 亿元,头部、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 为9.3:60.1:30.6。头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为25.4:42.5:32.2。但是,2005 德清县农业人口仍然达到307935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为72.5%,农村人口离土不离乡, 使得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并没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明显减少。1996-2005 年德清县 城市化水平由23.7% 提高到50%,2005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267.27 公顷,只比1996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减少566.99 公顷。大量的人口已经城市化,却依然居住在农村,宅基 地规模大,尚未形成退出机制,使得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降低。 3.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保护耕地政策落实压力大 2005 年德清县种植业产值为34753 万元,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为9193.92 低于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2306 元的水平。2005 年德清县头部产业每个劳动力创造增加 值16449.26 元,而第二产业每个劳动力创造增加值达63431.44 元,第三产业每个劳动力创 造增加值42615.14 元。2005 年德清县单位耕地面积的种植业产值为1.46 万元/公顷,而单位 建设用地面积创造的二、三产业产值为80.44 万元/公顷。非农产业的比较经济优势形成了对 于耕地占用的巨大市场压力。近年来,德清县发展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成绩斐然,水产养殖、 早园笋、畜禽、蚕桑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业经济产出,与 “基本农田五不 准”的规定仍然不完全适应。 页脚4.环境污染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环境退化和土地质量有下降趋势 德清县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强度,2005 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到4124 元。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环境问题仍然严峻。例如,东苕溪全年水质以国标类水为主,只有 50%的监测断面满足水功能要求。德清大 桥河段,枯季氨氮超标;武康下游河段全年水质以国标 IV类、V类为主,氨氮超类水质 标准。钟管河段、运河新市河段、运河湖杭接壤河段全年水质以国标 水质标准的项目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德清县2005 年大气质量较好,高于国家二级 标准,但是酸雨总频率仍然超过 80%。德清县近年来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较多,2005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421公斤/亩,低于上年平均水平14.1%。 第九条 土地利用战略和合理利用方向 1.总体战略 规划期间,立足区位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改革开放,接轨沪杭,实行土地利 用方式转变的总体战略,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以严格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以供给引导需求,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以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 业结构升级;以城镇建设用地扩大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小湖挂钩,推动城乡土地统筹利用; 通过区域竞争、分工和合作,引进先进生产力要素,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把德清 建设成为“北区、创业新城”。 2.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1)融入都市圈,优先保障交通、物流、居住及工业用地供给,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主动接受市的经济辐射和规划协调,形市圈重要的宜居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实行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功能区、 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和现代化农业综合示区建设。通过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城镇建设用地扩 大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目标。通过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 农村,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维护土地健康和生态 安全,推动现代化旅游业发展,使德清成为市的后花园,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旅游度假休闲中 页脚3.土地合理利用方向 从德清的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德清县土地利用的基本模式应当依照我国 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及其土地合理利用的模式进行。 德清县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向为: (1)农业用地作为德清县蕞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土地利用功能由主要是保障农产品 的供给,逐步转变为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相结合。 (2)建设用地应当成为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德清进行空间集聚的重要条件,要通过人居 环境建设和投资环境改善,吸引更加多的外来人口到德清安家落户和投资兴业。 (3)土地利用要认识到环境也是生产力,不但要努力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更要提高土地 的消费价值。要通过旅游、高科技产业、房地产等与环境关系密切的产业发展,把德清秀美 的山水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控制指标 第十条 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 以“创经济强县、建生态德清”为目标,以————城市带发展为导向,加强区域经济 合作,立足长江三角洲,接轨、融入;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观全局,协 调、引导和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与周边大城市地区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和布局; 以名山、湿地、水乡、强县为区域竞争核心,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充分 利用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契机,发挥德清县在区位、产业、生态、人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将 德清打造成融入都市经济圈的先行区、实验区、示区,使德清成为“北区、创业新城”。 2.县域规划目标 德清县域规划目标:经济强县、生态德清、北区、创业新城。 经济强县——率先实现现代化,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具有特色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和居住地。 生态德清——充分利用依山临水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倡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发展生态旅游。通过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 页脚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环境整治再提升,保证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水平不断提高。 北区——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加快实现与的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 保、品牌共推、市场共构、社会共享,将德清建设成为市产业发展的协作区、配套区、合作 区、服务区。 创业新城——加强人居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德清洁净美丽的山水环境和 纯朴和谐的社会环境转化为区域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士来创业、来投资、来居住,将德清 建设成为创业型、创新型、宜居型新城。2020 年德清县城将是一个拥有30 万人口、建成区 面积超过30 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 3.人口控制规模 2020年,德清县的总人口将达到 7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56.7 万人;农村居住人口 33 万人;城乡两栖人口14.7 万人。 4.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 年,德清县生产总值达到434 亿元,年均增长7%;按照户籍人口统计人均生产 总值达到100000 元(突破15000 美元),年均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48%;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比例为4.5:47.5:48。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11~2020 年累计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超过2790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 元,年均增长5.5%;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超过9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5.社会发展目标 发挥城镇中心职能,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和产业向园区集中,使城镇 建设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2020 年德清城市化水平超过 75%,使德清县科研、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 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五化”(即“农业现代化、就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社会 保障化、管理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 6.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 到201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退化土地恢复率当年达到98%以上,切实建设 好生态公益林,严格保护水源地、风景名胜核心区,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V级。2020 年后, 页脚生态环境建设重在提高质量,切实建设好和美家园,严格保证饮用水源安全,主要河流水质 达到IV级以上;要在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环境污染和防止土地退化上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和制度保证,使减灾防灾能力有明显提高,2020 年城市防洪达到50 年一遇的安全标准。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目标 1.总体目标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严格保护 耕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切实维护区域粮食 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供给,切实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 平,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 2.上级下达规划控制指标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546.40 公顷(27.82 (2)标准农田保护面积14300公顷(21.45 (3)耕地保有量22966.67公顷(34.45 (4)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0514公顷; (5)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控制在1618 公顷; (6)人均城镇和工矿用地135 平方米; (7)万元二三产增加值用地量小于36.5 平方米。 下达的七项指标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标准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和城乡建设用 地为约束性指标,其余三项为预期性指标。 3.规划具体目标 (1)总量指标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8820.76 公顷,其中,预留机动指 标274.36 公顷,超过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且质量有所提高。 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规划期末标准农田面积保持在14300 公顷(21.45 万亩)以上。 耕地保有量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2966.67 公顷(34.45 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 10514 公顷以,城乡建 设用地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 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规模全县允许建设区控制在 11262 公顷以,有条件建 页脚设区面积控制在11121 公顷以。 (2)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总规模 规划期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控制在1618 公顷以。 新增城镇和工矿用地 规划期新增城镇和工矿用地控制在1254.74 公顷以,占规划新 增建设占用土地控制指标的77.55%。 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 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 187.37 公顷,占规划新增 建设占用土地控制指标的11.58%。 新增交通水利用地 规划期新增交通水利用地控制在 123.14 公顷,占规划新增建设 占用土地控制指标的7.61%。 新增其他建设用地 规划期新增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控制在52.74 公顷,占规划新增建 设占用土地控制指标的3.26%。 补充耕地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达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达到1295 公顷。在全面落实村 庄集聚规划,有关土地利用政策到位前提下,通过挖潜,争取补充耕地达到2065 公顷。 (3)用地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划期末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35 平方米以。 单位面积农用地产出效益 通过效益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至 2020 年农用地产出 效益上升到4.5 万元/公顷。 万元二三产增加值用地量 通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至2020 年万元二 三产增加值用地量小于36.5 平方米。 德清2006-2020 年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见附表2。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依据 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4.德清县主要产业发展规划 5.德清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适宜性分析评价结果。 页脚6.德清县各类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 第十三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切实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必须达到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提高旱涝保收水平。在巩固和加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水产业、稳定提高竹 笋业、适度发展畜牧业、稳定改造蚕桑业、不断提升茶果业、积极扶持蔬菜瓜果、花卉、苗 木、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通过发展园艺农业和都市农业,拉动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旅 游,努力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 规划农用地规模从2005 年的72777.85 公顷调整为2020 年的73475.02 公顷,占全县土 地总面积的比重由77.59%调整为78.34%。 1、耕地 2005 年全县耕地总面积 23751.28 公顷,2006-2020 年因建设占用减少耕地面积不超过 894.93 公顷;农用地部地类转换减少耕地不超过 1023.1 公顷,同期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 与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达到1295 公顷,2020 年耕地面积调整为23128.25 公顷。 2、园地 适应加入WTO后的对外开放形势和德清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精农业”的 要求,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配置园地资源。随着国家西部 大开发战略和“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德清县桑园将减少 1/3 左右,面积维持在 5000 顷;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果园、茶叶面积在目前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明显扩大;早竹园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005 年全县园地总面积12642.3 公顷,2006-2020 年因农用地部地类转换园地面积增加 208.99 公顷,建设用地复垦增加园地561.61 公顷, 因建设占用园地面积减少382.66 公顷, 因开发整理园地面积减少290.36 公顷,农地结构调整26.29 公顷,规划至2020 年园地面积 调整为12713.59 公顷。 3、林地 德清县未来林业用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增加 防护林、特用林比例,强化阔叶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二是在加强现有林分资源管理,通过 采用“封、管、造、补、抚”等营林措施,提高林分资源质量;积极发展笋、竹、板栗等经 济林,谋求蕞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2005 年全县林地总面积 29757.37 公顷,2006-2020 年因建设占用林地面积减少 179.03 公顷,因土地开发整理林地面积减少76.53 公顷,因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和矿山绿化增加林 388.74公顷,农用地部结构调整增加林地 112.40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林地面积调整为 30003.21 公顷。 页脚4、其他农用地 德清县作为市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艺农业、设施农业和养殖业发展的市场广阔, 其他农用地中除田坎、农村道路、晒谷场等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田规模化经营而有所减少外, 养殖水面、设施农用地会明显增加,畜禽饲养地由于环境污染较大,也会适度控制。 2005 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 6626.90 公顷,2006~2020 年因农用地部地类转换其他农 用地面积增加 728 公顷,因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和废弃工矿地复垦增加 435.98 公顷,因建 设占用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30.04 公顷,因土地开发整理减少30.88 公顷,至2020 年其他 农用地面积调整为7269.96 公顷。 德清县农用地结构调整见附表3 第十四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以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来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促进土地利用 模式创新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3415.9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30%。规划到2020 年建设用地减少至12847.93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70%。 1、城乡建设用地 按照 “生态型现代化中心城市” 目标定位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布 局,突出中心城市的发展,着力增强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和工业园区在要素集聚、商品集散、 产业先导、交通枢纽等方面的功能,鼓励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通过村庄集聚 和废弃采矿地复垦,盘活建设用地存量。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城乡建设规 划。充分运用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 2005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1257.87 公顷,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城乡建设用地1442.12 公顷,村庄、采矿地复垦减少面积2185.99 公顷(不完全包括村庄集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双挂钩的3601.37 公顷村庄待整治区)。规划至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0514 公顷。 2、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优先保证交通、水利设施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切实改善德清投资环境和人居 环境,形成德清和同城生活圈。 规划期间全县新增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重点项目见附表 13,其中国家、省级重点 项目用地指标由省统筹安排,市、县级项目因线型工程项目难以定位,预留 123.14 公顷新 增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指标,并按历年新增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占用耕地比率,规划期预先 安排补充耕地量。 2005 年全县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分别为 1183.92 公顷和 681.23 公顷,规划期间新 增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123.14 公顷,其通用地90.26 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2.88 公顷,至2020 页脚年全县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分别达到1274.18 公顷和714.11 公顷。 3、其他建设用地 2005 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292.90 公顷,其中,特殊用地面积39.4 公顷,风景名胜设施 用地面积253.5 公顷。规划期间风景名胜设施及特殊用地增加52.74 公顷,到2020 年风景名 胜设施调整为306.24 公顷,特殊用地面积基本维持稳定。 德清县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见附表3 第十五条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2005 年全县未利用地面积 7599.0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8.10%。规划至 2020 未利用地调整为7469.8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6%。 1、水域 严格保护河流、湖泊等水域,规划期间水域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005 年河流、湖泊等 水域面积7279.87 公顷,因建设占用减少30.38 公顷,因土地开发整理面积减少95.66 公顷。 不计算航道拓宽、河流疏浚可能占用的土地,2020 年未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调整为7153.82 公顷。 2、滩涂沼泽 德清县滩涂沼泽主要为河流滩地和苇地。对于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因地制宜。 大部分应该保持原状,维护其湿地生态功能。2005 年全县滩涂沼泽面积169.81 公顷,到2020 年保持不变化。 3、自然保留地 2005 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149.37 公顷,规划期间因建设占用减少7.37 公顷,因土地 开发整理减少3.13 公顷,规划期末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146.24 公顷。 德清县未利用地结构调整见附表3。 第十六条 农用地布局优化 德清农业资源特色明显,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西部为丘陵、低山, 林木葱郁,农田与园地相间,是传统的种养结合、立体经营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德清县顺 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趋势,以建设开放型、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农业企业化为 抓手,农业生产格局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高效生态农业打开全新局面。 规划期间,要通过农用地管理机制创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引导优势农业 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集中布局。原则上以东苕溪导流港为界,将全县划分为二大农业区域, 即东部科技园区型农业功能区,西部生态经济型农业功能区。东区重点布局特种水产业、畜 页脚禽产业、蚕桑产业、蔬菜产业、枇杷产业、花卉苗木业和休闲农业;西区重点布局竹笋产业、 茶果产业、蔬菜产业、花卉苗木业,观光休闲等绿色旅游产业。 按照德清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莫干山、新港和湘溪3 个主导产业示区,建成中国红玫瑰精品园、横岭莫干黄芽精品园等30 个左右特色农业精 品园(见附表4),使之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 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德清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在土地利用上,优先保证粮食种植需要,建设好粮食生产 主体功能区。全县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 13333. 33 公顷(20 万亩),粮食产量稳 定在10 万吨的水平。 第十七条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按照上级规划下达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适宜性 评价基础上,按照生产布局原理进行科学布局。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充分考虑县域空间发展总 体布局框架,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城区建设、工业平台建设相挂钩, 向中心城镇、大产业、大项目倾斜。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村庄集聚,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相匹配,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农村居民点用 地减少相挂钩,并注意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建设空间总体格局按照德清县域总体规划,全县建设空间呈现“双极三片多点”的网络布局结构。 “双极”为武康—乾元构成的中心城区和新市镇。“双极”作为大都市圈郊区新城—— 德清的核心,建设用地需求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备,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是城市综合发展 区与新城功能强化区。 “三片”分别为西部的生态型旅游休闲居住片;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片; 东部的临杭工业经济片。 “多点”由洛舍、钟管、莫干山、禹越、新安、雷甸等多个城镇组成。 2、城镇体系建设 德清县城镇发展的战略定位为环湾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市区中的郊区新城和卫 德清县城镇体系按照“强化两极,集聚中心,网络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建设“一城七镇、突出中心、适度均衡、网络发展”的城镇体系。 页脚德清县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一主、一次,三级城镇”。“一主”为县城,主要是指 武康镇和乾元镇的建成区,为全县的中心城市,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和产业 集聚的核心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30 万人。“一次”为新市,构成县域副中心,通过城镇中 心作用的发挥,促进县域东部经济发展,人口规模8~10 万人。其它为三级城镇,为各个地 方的非农产业和流通中心,通过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带动相邻地域发展,人口规模0.8~5 万人。 德清县城镇的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商贸、工业、旅游等4 种类型。 德清县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和城镇职能见附表5。 3、经济集聚大平台布局 德清县工业发展以德清经济开发区、德清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载体,以特 色优势企业为基础,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发展特色和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临杭产业带, 建设富有特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融入环湾产业经济区。近年来,全 县工业经济通过结构调整和扶优扶强,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和新型建 材四大行业,为德清县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基础。德清县工业用地适应工业经济发展 需要,主要向德清经济开发区、德清工业园区和临杭工业区集聚。 德清县新增加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向主导产业、大项目和经济集聚大平台倾斜,由于指标 有限,通过划定有条件建设区来适应产业经济集聚大平台建设。 4、农村居民点布局 德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将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一般说来,县域 东部村庄以撤并为主,中心村建设以集聚为主;西部村庄以控制发展为主,对村庄环境进行 整治和改造为主;对于工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村庄以迁移新建为主。并且,随着农村 居民点的撤并,将要依照建新拆旧的原则,采取经济激励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复垦。 交通设施网络德清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完善铁路、公路、水运网建设,构筑区域综合交 通枢纽,形成以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为主骨架,干线航道为主通道,快速公路为依托的 多类型、多层次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德清县规划期铁路建设,除现有宣杭铁路及其复线外,主要是建设宁杭城际铁路。 页脚德清县规划期公路交通运输建设,是要加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主干线建设,完善县 乡公路网,实现农村公路等级化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形成县成网、外联宁沪杭的“三横、 四纵、十二连” 为主干的开畅型公路网络。德清县公路网的基本构架见附表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号称投资百亿争做全省第三如今烂尾:操盘企业暗地里倒卖土地使用权

号称投资百亿争做全省第三如今烂尾:操盘企业暗地里倒卖土地使用权

  【号称投资百亿争做全省第三如今烂尾】安徽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已烂尾十多年。蕞初规划占地3200亩,宣称要成为安徽旅游第三大胜地;现在主题乐园破败不堪,动漫基地只有售楼处。这个招商引资项目被冠以各种新潮名头,操盘企业却暗地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时任淮南市长曹勇滥用权力,用土地换股权,造成15.26亿元经济损失。目前,相关责任人已受到法律制裁。   特别...

合肥厂房出租出售网

合肥厂房出租出售网

  中南高科合肥 肥东锦和智能制造产业园 肥东两层三层厂房出售招商 1200平起   中南高科合肥合巢柘皋锦顺智能制造产业园 单层钢构 双层三层框架厂房出售招商 1600平起   中南高科 合肥新桥智能制造产业园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 新桥机场附近 2层 2.5层标准厂房出售 1200平起售 淮南寿县   中南高科·合肥肥西厂房...

和县招商网(开发区工业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平台 出租出售) 中南高科

和县招商网(开发区工业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平台 出租出售) 中南高科

  【置顶】欢迎加入 本地产业地产同行交流群 快速搭建您的分销渠道 产业地产群 工业地产群 工业厂房群   欢迎加入本地产业地产同行交流群 快速搭建您的分销渠道 产业地产群 工业地产群 工业厂房群 产业地产同行交流群 欢迎加入 快速搭建您的分销渠道 加入过程如遇问题请加个人微信解决微信   【置顶】G2589 南京城市群 马鞍山和县 浦口接壤 占地5...

大连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大连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

大连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大连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郑州产业信息 正文内容大连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大连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 4000123021   当前位置:首页龙岩产业信息 正文内容大连厂房网-中南高科联东U谷厂房出售出租大连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平台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00021   大连经济技术...

宝应县招商引资网

宝应县招商引资网

  宝应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西北部,扬州市北缘,属宁镇扬同城化外围圈层,介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之间。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下辖14个镇、1个开发区 。2020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7.02万人。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

德清20亩荒地拍出千万元全省首宗农村集体土地拍卖

德清20亩荒地拍出千万元全省首宗农村集体土地拍卖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终于在浙江德清迈出了步。   昨天,德清举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拍卖会,经过多轮竞拍,德清洛舍镇砂村村一宗面积20亩(13295.35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成功入市交易。这也是浙江省首宗以拍卖方式出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没有想到会这么快。”砂村村党总支书记胡金璋站在刚刚被出让的土地上,顺手捋断了脚边的...

德清县做优招商“前、中、后”三环实现一季度项目引进量质齐升

德清县做优招商“前、中、后”三环实现一季度项目引进量质齐升

  面对新冠疫情,德清县商务局全力做优招商“前、中、后”三环,实现项目引进逆势奔跑、强势加速。一季度累计签约产业项目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   一是精良队伍打前阵。融合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三大平台和京、沪、深三大经济圈,完成“3+3+N”招商布局,同步建立投资考察线路图、产业招商目录图和投资合作机会图“三张图”。派驻驻点招商干部100名,打造1名领导干部带...

德清县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德清县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2015 年以来,德清县以全省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 切实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全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完善节约集用地长效机制。截至 2015 年 12 月底,全县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2658 亩,盘活存量土地 1292 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 683 亩,闲置土地处置率 100%。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