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创新一线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聚焦教科人融合贯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的产业大楼里,一个个产业项目、一条条生产线正涌动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校地合作的典型,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绿色技术创新为特色,围绕地理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在碳中和、新材料、数字经济、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和人才服务。
研究院产业创新园总投资超20亿元,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建有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专业厂房及孵化楼,已成为构建覆盖创新产业链前端的概念验证体系和产业化落地的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平台,通过仪器共享、数据共享、专家共享、标准共享、科创和产业要素上下游协同,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研究院加快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英才和应用人才等“四级”人才集聚。以“双融”计划,推动高层次人才校地融通、共用共享,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同时实现人才双向流动;以人才院企联招、校企联培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三年来,共引育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0余人,招引院校、院企博士后近40人,开展院企硕士联培50余人。
要有组织地做有用的科研。研究院以科技前沿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布局先进功能材料等5个创新中心,着力引育重大科研项目团队,解决重点领域关键“卡脖子”问题;建设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创新园两个产业培育载体,产业空间3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多家;下设产业服务中心、公共测试中心2个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探索科技创新新模式,助力产业转型创新。截至目前,研究院创建省级海外孵化创新中心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概念验证中心1个,参与共建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申报入选省“尖兵”“领雁”项目3 项;与龙头企业等建成联合研发中心26个,通过研发中心实现签约横向项目累计金额超7000万元,其中,超千万元的2项。
完善全链条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研究院搭建“自上而下研究院垂直验证+自下而上产业导向验证”平台,打造“双向适配、双向验证”的成果转化模式;以“赋权+分利”制度激发创新端主动转化动力;通过“专业经纪人+概念验证平台”将产品验证支持环节提前导入,为成果验证科技人才打通从验证中心到产业化公司流动通道;通过“专业人才共融+资源保障共享”叠加支撑市场端成果转化成效,引入“孪生成果”型孵化初期科研团队直接入驻联合研发中心,实现“送技入企”,打造科研“孪生成果”加速市场化,形成共赢。截至目前,研究院实现单项作价入股成果转化金额585万元,成功探索并签订湖州头部单“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在科技保险助力成果转换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利用浙工大学科优势、结合德清产业特色、联合本地龙头企业“筑巢引凤”,研究院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四链融合”,在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蕞具德清辨识度的高能级、开放式、战略型科创平台上一往无前。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