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改造提升一万亩 老旧工业园区“破土重生”
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是一场推动土地开发再利用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攻坚硬仗。去年以来,我县以三年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园区用地1万亩为目标,通过拆除改造一批、“退二优二”一批、关停淘汰一批、择优引进一批等措施,依法有序推进全县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浙江双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星蕞近有点忙,不仅忙着订单的加工生产,还忙着新厂区的规划。“两栋厂房已经结顶,全面改造完成后总建筑面积将从原来的3万方增加到18万方,容积率从原来的不到1.0提高到2.9。”说起新厂区的规划,吴星很高兴,这将为企业打好转型升级的基础。
双林机电一直以来就以“国内蕞大管道双林制造”在业界闻名,企业产品远销海外。近年来,苦于缺少土地,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只能被“束之高阁”。去年,乘着全县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的东风,企业对86.7亩厂区进行了整体提升,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7亿元以上,利税4000多万元。
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工业园区(平台)18个,位于产业平台内的工业用地4.6万亩,随着近年来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有效推进,各工业园区的承载力已达极限,土地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老旧工业园区产业层次低、亩均贡献低、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共有工业用地地上建筑物总面积2400万方,容积率仅为0.79。
基于此,去年我县全面启动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程,计划三年内投入200亿元,县财政保障10亿元,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园区用地1万亩以上,使工业用地容积率提高到2.0以上,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以上,努力撕开一条“破土重生”的突围之路。
结合上级要求和全县实际,我县制定了“争先创优”行动实施方案,设立了工业专班,以决战决胜姿态,打好这场破旧立新、优化升级的攻坚战。截至去年年底,共完成16个老旧工业区块的规划评审,全年累计启动开工项目118个4000亩,竣工项目63个2022亩,新增改造建筑面积76万多方。
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我县老旧工业园区改造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即政府回收改造、企业自行改造、第三方改造运营。其中,经开区(新市镇)万马产业园就是企业自行改造的典型代表。
万马产业园的“前世”,是德清升大石材市场有限公司,占地105亩,容积率仅为0.78,由于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属于低效用地,近两年来处于停产闲置状态。
为实现土地效益蕞大化,为中小企业开辟转型升级空间,去年,万马集团投资9亿元将工业厂房升级换代,建立万马产业园“筑巢引凤”。通过招引、培育、集聚一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形成绿色智造及电子信息的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拥有16栋5层厂房,总建筑面积可达16万平方米,容积率提至2.28,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
去年8月入驻园区的浙江宝韵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四个月实现产值1000万美元。负责人刘凯说:“政府通过工业地产的开发,能够让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免去了购买土地和建造厂房的负担,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经营管理,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松绑,这样的举措很实在,也很暖心!”
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改造成本,激发其积极性,我县还推出了一项项政策“红利”:企业按政府统一规划自行改造且占地10亩以上的,允许部分产权分割出售,对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按建筑面积计算,给予高新区、经开区及各镇50元/平方米的补助,同步推出“土地价款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协议收回后重新出让土地,县定税费不予计提”等优惠。
在如此给力的政策驱动下,一个个园区项目正在华丽变身。接下来,我县将继续着眼自身独有的区位、生态、经济等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推进老旧工业园区蝶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集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