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章贡区沙石镇推行“4434”发展模式探索抓党建促振兴发展新路
【赣州】章贡区沙石镇推行“4434”发展模式,探索抓党建促振兴发展新路
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吉埠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为试点,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盘活农村“宅基地、闲置地、预留地、荒弃地”四类地,写活“线上线下、山上山下、养老托幼、传统现代”四篇文章,着力破解“没钱干项目,没地干项目,政府包办、群众观看”三大难题,坚持“共建、共创、共治、共享”四共理念,探索推行“4434”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自力自强、整村推进、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盘活“宅基地”“预留地”“荒弃地”“闲置地”等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吉埠村的综合大楼,由宅基地建设而成;吉埠村二手车市场,由返迁安置预留地建设而成,该处预留地为原吉泰廉租房项目预留地,共20亩,因政策、资金等问题,10多年来一直荒废,没有产生任何效益。通过村、组、社会资本三方公共投资的方式,建成了目前赣州市蕞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对外招租的价格是15元/平方,可增加就业约150人,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年,并带动下李屋等周边8个村民小组村民增收;吉埠村的精品脐橙园是由荒弃地改建成;吉埠村游泳基地项目由农科所的闲置地改建。
写好“四篇”文章,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线上与线下”串联的文章。利用村里的闲置地,引进社会资本,建立了吉埠村“电商物流产业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引进乐友供应链、美团、拼多多等线下配送中心,直接解决了近100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年。
“山上与山下”结合的文章。采用山上、山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农旅文章。在山上,通过招商引资对一处荒废10多年的果园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已经形成160亩的精品脐橙采摘园,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在山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成立了农家乐联盟、开展农家乐星级评比,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指导农家乐提升周边环境和服务品质,形成了吉埠村“老家饭庄”“老渔市”“吉埠人家”等一批特色农家乐。其中“老家饭庄”获得2022年章贡区““烹”然心动.寻味章贡”客家菜烹饪大赛至尊金奖。
“养老与托幼”暖心的文章。围绕“一老一少”,投资建设“孝老食堂”和“托育改建项目”,提升民生品质。其中吉埠村孝老食堂利用闲置的老教学点,投资20万元建设,针对60岁以上的老人本人支付5元,村集体贴补5元,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配送上门,每天用餐的老人约有40人。吉埠村托育楼利用村里320平方米的宅基地,投资1000万元。投入使用后,可解决周边约200多名0-3岁幼儿的托育问题。
“传统与现代”并举的文章。吉埠村是赣州黄元米果的发源地,清朝末期通过“吉埠码头”远销各地。为复活这一传统产业,吉埠村成立食品公司,建设黄元米果厂。去年春节期间,试点建设了一条生产线条生产线万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形成品牌效应。在继承传统产业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布局现代产业,引进东风日常、广汽埃安两家一级4S店。
盘活市场资源,破解“没钱干项目”的难题。充分发挥乡贤优势,登门拜访,积极争取乡贤支持家乡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引项目。当前实施的6个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资本,累计投资5600万元。
利用本地资源,破解“没地落项目”的问题。通过盘活废弃的猪牛栏、荒地、代征地等闲置资源,破解项目没地用的问题,探索“闲置土地+社会资本+村办企业”模式,引进汽车4S店、村综合大楼、电商物流基地等6个项目。
独立自主办村企,破解“政府包办、百姓观看”的问题。通过自主办村企,带动180余人灵活就业,每年给村民分红80多万元,让村民尝到了发展的甜头。通过“乡村夜话”,进一步凝心聚力,尊重村民的意见建议,蕞大限度争取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一起干,打造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建、共创、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抓好人居环境;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乡风文明,让全体村民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吉埠村2023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500万元,吉埠村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利用集体收入,对升入重点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奖补1000元至3500元不等的助学奖金,对吉埠村村民每人每年发放150元的医保补贴分红,对参军和在部队期间荣获表彰的,分别奖励1000元3000元。同时,吉埠村通过组织舞龙灯活动,弘扬龙灯传统文化;通过系列孝老活动,培育孝老文化;通过村规民约,实行“组级包干”“卫生评比”“举报有奖”等措施,彻底整治吉埠村人居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