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新闻云报
园区建设热火朝天、工业项目加速落地、服务保障及时跟进……盛夏时节,德清大地发展潮涌、生机勃发,处处奏响着强工业经济的奋进乐章。
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我县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县共有产业园37个,集聚入园企业974家。其中,主要产业集中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方向的23个制造业产业园,产业集聚度达到76%。
各类产业园已初具气候,但推动产业集聚的过程注定道阻且长。如何在传统产业发展相对粗放的老产业园中找到新增长点?如何补强产业链,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如何跳出“舒适区”,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面对横亘在眼前的一个个难关,我县攻坚克难、创新求索,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产业园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解决就业,扶持中小微企业,打造产业名片等具有重大作用。
但随着近年来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有效推进,我县各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已达极限,土地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老旧工业园区产业层次低、亩均贡献低、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突出。产业发展粗放,导致现有产业格局无法达到“打造高能级产业新平台”的新要求。
改变迫在眉睫。在县经信局局长施剑锋看来,坚定不移推动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把产业园有机更新做实,就是破局的关键。
上周,跟随县党政代表团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嘉善县学习考察,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一决心。“嘉善县中新嘉善产业园,近几年在相应片区里拆了一百余家企业,整个产业园的空间基本都是靠淘汰低小散拆出来的,反观我县,退二优二力度还有待加大。”施剑锋表示,推动老旧工业区有机更新,建设专业产业园是我县突破土地要素发展空间瓶颈、引导低小散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腾笼”“扩园”无疑能为产业发展打造出一片“沃土”。过去五年,通过深入开展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低散乱”整治、“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全县已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34万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从11.9万元增长到36.6万元。
接下来,我县将继续用好“工业上楼”模式“向土地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在完成头部轮1万亩改造计划的基础上,加强常态化有机更新,在新老项目腾换之间逐步提高规模总量和产出效率。同时,周期性实施“清三低”攻坚,让“低产田”长出“优质粮”,低产出企业严格出清,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有了发展空间,更要提升产业质量。
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启恒U谷德清高新产业园,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完善,一幢幢已建成的标准厂房整齐排列。该产业园总投资约22亿,总占地面积175.5亩,是集生产制造、研发中试、产品展示及商务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目前,单体42幢厂房建设已全部完成,已签约入驻企业65家。
“当今的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到离市场更近的地方去,到离供应链更近的地方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启恒U谷负责人徐城聪表示,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能有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园区围绕强链补链,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项目主导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区域内优质中小企业的集聚和产业升级。上半年,还成功获评全省二十家小微企业园亩均效益领跑者。
以专业产业园为载体,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加快产业聚合,是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此,我县成立专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制定出台《德清县制造型产业园区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试行)》和《德清县专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推进方案》,按照集聚、规范、创新、绿色、安全的发展要求,将专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
与此相对的是,由于前期缺乏整体规划及专业第三方运营的不足,全县专业产业园还存在分布较为凌乱分散,个别产业园入驻项目行业类别五花八门,且规模普遍较小,不符合对产业园专业、高质的发展要求。
“此次考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产业规划、高能级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差距。”施剑锋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实施“链长+链主”改革,明确各镇(平台)产业定位,厘清链长、链主、产业载体、部门等职能分工,有序推动高端环节延链、核心环节强链、缺失环节补链。推动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实施链主伙伴计划等,推动构建紧密融合的产业链生态,筑强产业根基。
拥有36家科研院所、135家国家高新企业、近千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杭叉集团、杭氧集团、万马集团、西子电梯等一批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聚集……此次考察中的一站,青山湖科技城是目前全省省级以上科研院所蕞多、省内科技资源蕞集聚的区域之一,“硬科技”“数字化”“未来产业”是它蕞鲜明的标签。
战略决定发展,视野决定未来。在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是当前各大重点城市的通行做法,也是德清弯道超车、破解“卡脖子”问题的突破口。
“氢能作为新兴战略性清洁能源,是工业体系、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位于高新区通航产业园的浙江氢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高效轻量、新型可靠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负责人刘海力表示,目前,企业已掌握了膜电极研发生产、双极板设计、组堆、测试、电源管理等核心技术,并具有了一定的量产能力。公司的氢动力航空板块已开始与国网、中海油、商飞等客户的合作,未来前景广阔。
每一颗珍珠熠熠生辉,整个项链才能光彩夺目。近年来,我县在建设专业产业园的过程中,一方面持续壮大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绿色智能家居三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布局,布局地理信息、通用航空、北斗时空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加速形成。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短板。”施剑锋表示,对比杭州,现阶段我县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产业增长潜力还未充分挖潜,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爆发节点掌控还不够有力。接下来,将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为引领,全面突出高新区和经开区2个战略核心平台定位,地信智慧城、智能生态城、通航智城、车联智造城等4个创新聚能环应在实体制造项目和核心企业的导入上取得实质突破,通过镇级工业功能区的基础再造,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规范化特色专业产业园,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