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德清科技创新这样干!五个先行开新局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创新驱动先行,就是要以“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高度,把人才强县、创新强县作为首位战略的态度,抢抓“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两大先机,更好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快更有力地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十四五”时期,是德清实现跨越赶超的历史机遇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德清来说,单纯拼要素投入很难实现换挡提速、加快赶超,只有坚持不懈谋创新抓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春伊始,我县召开“聚力三进三服务、五个先行开新局”行动动员大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先行”行动,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人才强县、创新强县作为首位战略,更好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快更有力地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对于很多县级城市而言,科技创新道路上会遇到这样的瓶颈:对高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力不够高,集聚创新创业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强。“创新驱动先行”行动推进方案提出,2021年引进人工智能项目不少于50个,打造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四个方面40个场景的应用示范。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升德清的吸引力”?
“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为德清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是我县创新驱动先行的重要抓手之一。”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力“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这股“东风”,可以显著提升德清的吸引力,更快更有力地把德清的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今年1月22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十四五”规划》草案进行了公示,规划中明确了德清为大走廊北翼中心,并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莫干山高新区和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产业布局的重点,共建全球“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策源地。
这是对德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机遇。为了构建高能级创新策源体系,以高规格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目前我县已编制了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专班推进方案,梳理形成了推进“地理信息+”全球创新策源地、“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区、环浙工大知识经济圈等7大重点任务,分解出21个重点项目。
接下来,我县将把创新进一步体现在经济战线、产业转型上,持续提升县域创新能级,发挥浙工大、研究院等磁吸效应,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放到德清来。同时,围绕“3+3”产业体系,做深做实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服务综合体等模式探索应用,加速实现从科创资源集聚到产业化项目集聚的拓展,从“集聚促集聚”到“集聚优生态”的深化。
1月5日,我县2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0余家民营企业组成的招聘团,带着蕞新的人才政策,向安徽合肥高校毕业生抛出“橄榄枝”。活动吸引了13所高校近千名毕业生参加,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63人。虽说有所收获,但县委人才办副主任沈良一刻也不敢放松。“去年以来,嘉兴、绍兴、海宁等周边地区都推出了极具特色的人才新政,我们引才力度也一直在持续加码。”他坦言。
沈良的担忧不难理解。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德清作为一个县域城市,与周边其他大城市相比,区位、公共服务资源不占优势。站在县域层面所能对接到的高层次高校、行业协会也相对较少,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根据“创新驱动先行”行动推进方案,今年我县将新增顶尖领军人才10名以上,新增大学生及各类人才2万名以上。那么,如何将劣势变优势,引才留才?
我县坚持持之以恒地“挖人”,硬环境和软环境共打造。去年,《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服务德清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个“县域人才新政4.0版”从人才引进培育制度、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工作市场力量、人才宜居宜业环境五个方面入手,提出22条措施,人才政策内容更全、力度更大、吸引力更强。
今年31岁的张洋,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免疫学博士。2017年,张洋在德清人才创业园创办了浙江正熙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的努力,正熙生物获得了流式荧光单抗生产环评证书,并完成了50种杂交瘤细胞株原材料的海外引入及自主开发,110项行业商标,27项核心技术专利的申报与布局和24项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证书。
“位于长三角的德清,不仅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对于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让我回国创业增加了不少信心。”张洋说,在德清创业,不仅减免了1000平米办公用地的房租,为公司职工住房提供了补贴,公司项目还顺利入选了南太湖精英计划,拿到了200万元创业资金。
人才引进来后,更重要的是让其成长起来。我县还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支持,立足本土培养。针对工程师培养渠道窄、激励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建立培训晋升、合作交流、项目管理等7大类19项制度,打造人才改革“试验区”。通过“院士领衔培育”、“联合名校工程师硕士班”等分层分类培养方式,培育高层次人才9208人、高技能人才3.8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9万人。
2月27日,我县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涉及项目75个,总投资超290亿元。当天,国际会议中心还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共有4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涉及精密制造、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超200亿元。“创新驱动先行”行动推进方案提出,今年我县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要达到130个以上。此次集中开竣工和签约活动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百亿元项目投资的背后,凝聚了德清县全县上下在“项目为王”理念指引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拼搏奋斗精神。
建鼎智汇创谷项目是乾元镇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后签约的头部个项目,其投资方是一家杭州企业。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无人机产业为重点,打造以工厂集聚+产业配套+运营服务+产业数字化为主的第三代企业园区。“开始我们只是看中小镇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区位优势。”企业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乾元镇项目推进工作人员还不忘关心项目推进情况,并积极为企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让他很是感动。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被吸引了过来,另一方面,项目推进也在不断加速。浙江海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0万套精密齿轮、50万台变速箱项目一期4栋厂房主体框架已完成,5号厂房设备基础已完成;德清国际展览中心二期项目正在进行主体钢结构吊装作业;浙江海骆航空有限公司年产100台套涡轮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大干快上的红火景象遍布我县。
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开竣工,接下去,我县将以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为目标,以项目选商引资大跨越为突破,加速推动实施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很多地方都会遇到成果转化中间断档的难题?还有评价机制、利益导向不同,大学、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难以建立真正有效的合作。
这些问题,在我县的地理信息小镇找到答案。
近年来,我县抢抓先机培育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成功建成了省级特色小镇。目前,小镇集聚了千寻位置、浙江国遥等400多家与地理信息相关的优秀企业和科技创新载体,产值税收实现连续6年翻番增长,成为省数字化示范园区。不到十年时间,德清这个没生产过一张地图的地方,无中生有长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地信产业集群,这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便是关键所在。
聚焦地理信息产业,我县创建了全省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孙家栋、刘先林等10位院士先后成为地信小镇发展顾问,其中4位院士领衔的项目入驻小镇。中科院遥感所卫星应用研究院、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同济大学一长三角人工智能城市德清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内外高校院所产业研究院相继落户,为地信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聚焦通航智造产业,我县先后引进中航通飞研究院、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等6家研究院所,培育2家国家级双创平台、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了“立项—研发—投产”的应用链,加速中心研究成果转化。三年时间通航产值增长到139.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8%,税收增长到8亿元、年均增长100%。
“我们成立了6个不同研发方向的研究中心,目前孵化落地的企业已经有6家,累计产值超过了5000万元。”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副院长朱膺彤说,作为全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希望在重大核心技术上早日取得突破,把更多成熟的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通过技术合作,产业链配套等多种形式,为德清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
“创新驱动先行”行动推进方案提出,今年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要达到10%以上。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加强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打通了本土企业与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渠道,把众多高端院所的智力支撑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