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从江南小城到科技创新高地60%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对接沪杭
在长三角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浪潮中,位于江南的德清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体。不仅是各类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德清更是紧紧抓住与上海、杭州的联系,形成60%的创新载体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展现了其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非凡魅力。
回溯历史,德清的科技创新之路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彼时,一家名为电子器材厂的乡镇企业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合作,孕育了全国首个科研生产联合体。这一模式不仅为德清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也开启了城市与人才流动的局面。如今,得益于沪苏湖铁路的建设,德清与上海的通勤时间压缩至45分钟,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区域性人才流动的加速无疑为城市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3年提出“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后,德清的科技创新进程更加明确。过去20多年间,德清的科技型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已经与国内外20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引入并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尤其是在今年6月25日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六届科技成果拍卖会上,德清首次突破120亿元的成交额,不仅是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展现,更是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积极推动。
作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德清在数字信息产业领域的布局值得关注。12年前,德清瞄准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400余家企业在此聚集,形成了从地理信息获取到处理、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此外,德清还与杭州数据交易所合作,推出全国首个车联网特色专区,标志着德清在创新经济下的前瞻布局。
德清的观察确实颇具深意:如何实现与长三角“领头羊”的有效合作?德清得益于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始终清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正在不断提升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资源,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德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定位,开创了“接沪融杭”的发展新局面。同时,在长三角各城市间的技术和产业布局中,德清也为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支持。
在今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德清阿尔法创新研究院的成立为当地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科研机构、政府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激活更多人工智能产业的潜能。数据显示,目前德清的规上工业企业中,有30%与沪杭地区产生直接的科技协作,显示出科技成果落地的高效率。
德清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带来了不少机遇,以“长三角一体通办”的政务服务为基础,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为德清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而且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成为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与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多重政策红利之下,德清正形成有组织的创新经济圈,纵深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德清的成功不是偶然,这背后是其不断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以及对周边资源的优化整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全面推进,德清于今年在上海开展的招商引才推介会,将为之后的科技项目、产业合作提供更多机遇。德清县负责人指出,依托长三角龙头城市的资源禀赋,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期望构建开放共赢的发展格局。
无疑,在科技演进与产业重塑的过程中,德清这座江南小城正在用坚定的步伐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江南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德清的故事正在经历全新篇章,值得全国各地的城市在发展中借鉴。以此,城市的未来不仅属于科技,也要属于人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清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